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愛之。——《史記》.司馬遷
商紂王的的哥哥
帝辛,也就是商紂王,商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因為他在位時期統(tǒng)治無道、殘暴不仁,加之淫亂奢靡,引起了以姬昌、姬發(fā)父子為首的諸侯聯(lián)軍討伐。最終,在牧野之戰(zhàn)中,商朝大敗、紂王身死,此后姬發(fā)建立了周朝,
這段發(fā)生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歷史,參與的人和物早已消散成為了歷史的塵埃,但紂王昏庸無道的行徑,卻被史官清楚地記錄下來,以供后世君王人臣自查自省,這便是“以史為鑒”的意義所在。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曾經(jīng)評價過這段歷史:“紂以嫡立而喪商,若立微子之庶,商未必亡也......”大意就是,紂王因為是嫡系所生,于是被立為國君。
但他的統(tǒng)治失當,也使得商朝滅亡;如果當時立了庶系所生的微子,那么商朝未必會滅亡。乾隆提到的“微子”,其實是紂王的哥哥,鮮為人知的是,微子在商朝滅亡后,并沒有被殺死。
他還在周朝的允許下,重新建立了一個國家,幾百年后,這個國家意外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那么,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身為長子,卻不是國君
微子,子姓,名啟,所以又被叫做微子啟,微子是商朝君王帝乙的長子,與他同母所生的還有中衍(宋國第二位國君宋微仲)和受德(帝辛、商紂王)。
看到這里,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是微子繼承商朝的王位,反而是年紀最小的受德成為了最后一位商朝君王帝辛呢?
這里就要先說一下,我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者禹按照傳統(tǒng)的禪位制,將“后”(夏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和權(quán)力交給了給益,但是禹的大兒子啟卻最終成為了“后”。
至于是益主動放棄了,還是啟主動爭奪到了,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但不可置疑的是,從此時開始,我國古代社會從“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問題,統(tǒng)治者會有一個妻子和數(shù)量不定的妾,而與她們生下的孩子往往人數(shù)眾多,為了避免繼承王位時的混亂,在商朝建立后,就有了“嫡長子繼承制”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到了商末時,這種做法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規(guī)定,統(tǒng)治者的王位通常是由正妻(王后)的大兒子繼承。微子的母親情況就比較特殊,她在生微子和中衍時身份是妾,之后帝乙將他們的母親立為了正妻,才生下了三兒子受德。
到了立繼承人的時候,帝乙和妻子都想立仁厚善良、而且是長子的微子,但這時一位掌管禮的官員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微子出生時,他的母親還不是正妻,所以應(yīng)該立最小的受德。”
于是,大哥微子沒有成為商繼承人,而三弟受德卻繼承了王位,是為帝辛(紂王)?偟膩碚f,不是誰先出生誰就是長子,這還與妃子的地位有關(guān)系。
不聽哥哥勸,終被姬發(fā)滅
紂王帝辛在位后,對自己的哥哥還是很友好的,他按照慣例,將大哥封在了微國(微子啟的由來)。在紂王統(tǒng)治時期,商朝已經(jīng)是在走下坡路,而紂王的殘暴統(tǒng)治加快了商朝的滅亡。
一方面,紂王兩次征伐夷方,間接加重了人民和諸侯的負擔,使得淮水附近連年戰(zhàn)亂、生靈涂炭;另一方面,紂王酗酒成性,沉迷女色。他特別寵愛妲己,為此他修建了鹿臺,與妲己在其中享樂不出,“男女皆赤膊,酒池肉林”。
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tài)欲望,他研制了許多殘酷刑罰,用囚犯或是違背自己的大臣來實驗取樂。紂王的叔叔太師箕子、少師比干與紂王的哥哥微子見到此情此景,都十分痛心,常常當面勸諫紂王改善自己的言行。
但紂王狂妄自大,不但不聽從,還將比干剖心,將箕子軟禁起來。微子見“紂終不可諫”,就嘆息著離開都城,隱居起來,不再參與政事。
后來,紂王的暴行引起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fā)父子和其他諸侯的厭惡,他們秘密籌劃著推翻商朝,誅滅紂王。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fā)認為時機成熟,號召八百諸侯聯(lián)合起來,討伐商紂。
進行浩大的誓師典禮后,姬發(fā)帶領(lǐng)大軍沖向商朝國都朝歌。“牧野之戰(zhàn)”中,不少商朝軍隊倒戈相助,剩余抵抗的軍隊,也被諸侯大軍圍剿消滅,
最終,紂王的軍隊戰(zhàn)敗,姬發(fā)乘勝進入朝歌。紂王得知消息后,心灰意冷,將寶物都收集到鹿臺,放了一把火,自焚而死,商朝至此被徹底消滅。
歸順周朝,宋氏始祖
在推翻了商朝后,周武王姬發(fā)并沒有對殷商的子民趕盡殺絕,反而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諸侯,封地還在商朝舊地。周武王這么做,無疑是想要明告天下,滅商是為了誅殺殘暴紂王,而非是滅絕殷商人民,殷商的子民因此也很開心。
在這時,紂王的哥哥微子請求拜見姬發(fā),他手持青銅的祭祀器物來到姬發(fā)軍門之前,赤膊著上身,并用繩子纏繞,左手牽著羊,右手拿著茅,用跪著的姿勢向前移動。
姬發(fā)早就聽說過微子仁厚溫和,是難得的圣賢,便連忙接見了微子。微子俯身向姬發(fā)訴說了“自己勸諫紂王無果,因而隱居,不想助紂為虐”之事。周武王姬發(fā)聽后大喜,乃釋其縛,復(fù)其位如故,仍為卿士。”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管叔鮮、蔡叔度疑之,與帝辛子武庚反”。周公誅殺了武庚、管叔,又流放蔡叔。在武庚死后,殷商之地缺少諸侯統(tǒng)治,于是微子被派往殷商舊地,建立宋國。
微子也就是成為周朝宋國的始祖,后世因之稱為宋微子,宋微子去世后,其弟仲衍成為國君,是為宋微仲。自此之后,宋國作為周朝的諸侯國,一直延續(xù)到了戰(zhàn)國時期。
在春秋時期,宋襄公幫助齊公子復(fù)國,因而取代了齊國,成為了盟主,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一直到了戰(zhàn)國時期,宋康王“行王政”,實行改革,宋國還曾經(jīng)強盛一時。
可惜的是,宋國最終還是在公元前284年,被齊、楚、魏三國聯(lián)手滅掉。話說,商朝滅亡之后,微子拜訪姬發(fā),目的本是和弟弟紂王撇清關(guān)系,結(jié)果陰差陽錯地被封為了宋國國君,成為了宋氏的始祖。
他創(chuàng)建的宋國也在春秋時期實力強大,意外地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微子的經(jīng)歷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多行仁義事,自然有福報。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