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guān)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出逃,危急存亡之際,太子李亨為何要兵變奪位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陽、平盧、河?xù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叛軍于次年攻破潼關(guān),危急情況下唐玄宗率領(lǐng)隊伍匆忙出逃長安,然而當逃難的隊伍行至馬嵬驛時,太子李亨不僅與龍武衛(wèi)大將軍陳玄禮卻聯(lián)手發(fā)動兵變,之后更是北上靈武自立為帝。那么,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太子李亨為何還要選擇造反呢?

由于太子之位屢受沖擊,李亨與楊國忠積怨已久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為了扶立壽王李琩(武惠妃之子),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合謀下,原太子李瑛被廢殺。雖然之后不久武惠妃便去世,但時任宰相的李林甫卻依舊極力推薦李琩為新太子,但唐玄宗卻屬意“年長,且仁孝恭謹,又好學(xué)”的忠王李亨,為此猶豫一年有余,后在高力士“推長而立,誰敢復(fù)爭”的提醒下,這才立李亨為太子。

由于儲君之爭,李亨與李林甫關(guān)系極為緊張,因此自李亨被立為太子時起,宰相李林甫以及后來的楊國忠,便始終是李亨太子之位的最大威脅。由于擔心未來遭到清算,無論是李林甫還是楊國忠,都不愿看到李亨羽翼豐滿、勢力擴張,因此他們始終在輪番沖擊李亨的太子之位,意圖促使唐玄宗廢掉李亨。

雖然唐玄宗對于太子李亨極為放心,但由于唐玄宗后期怠于朝政,再加上對楊貴妃的寵愛,以及對李林甫、楊國忠的寵信,導(dǎo)致李林甫和楊國忠對太子李亨的沖擊幾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在歷次沖擊之中,尤以天寶五年(746年)最為嚴重,李亨為求自保,甚至兩度被迫離婚。先是皇甫惟明事件,由于與太子李亨交好,時任隴右節(jié)度使的皇甫惟明入京時,難免會與太子李亨、御史中丞韋堅(李亨原配韋妃兄弟)有所走動,送上一些禮物,替太子痛斥兩句李林甫,結(jié)果卻被李林甫以“欲共立太子”的名義上報唐玄宗。

唐玄宗雖然相信李亨,但也不愿太子與外臣來往過密,因此只是對韋堅和皇甫惟明予以了懲處。李隆基本不想將太子牽扯進來,誰知卻遇到了豬隊友,韋堅被貶之后,其弟韋蘭和韋芝上疏替兄長鳴冤,甚至還拉來太子作證,結(jié)果惹得李隆基大怒,李亨為求自保,不得不以“情義不睦”為由與韋妃離婚。

同年末,李亨杜良娣之父杜有鄰又被女婿告發(fā),稱其“妄稱圖讖,交構(gòu)東宮,指斥乘輿”,該案本是女婿與岳父不和導(dǎo)致的誣陷,但卻被李林甫揪住不放,甚至授意柳勣誣告,故意擴大案情,大有借機廢掉太子之勢。結(jié)果,杜有鄰、柳勣最終被杖斃,而太子李亨也被迫與杜良娣離婚。

在李林甫不斷攻訐李亨時,楊國忠便是李林甫的忠實黨羽,曾積極參與陷害太子李亨的活動。雖然后期李林甫與楊國忠不合,但楊國忠也不愿看到太子李亨的勢力發(fā)揮在那,因此當楊國忠接替李林甫出任宰相后,在清算李林甫黨羽的同時,同樣將李亨視為死對頭。

在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沖擊下,李亨這個太子不得不小心翼翼,畢竟太子這個身份太過尷尬了,勢力太大會引起皇帝忌憚,有違法之事又隨時會有被廢的危險,面對沖擊他也只能被動小心應(yīng)付。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唐玄宗的出逃,無疑給了他清算楊國忠的機會。

戰(zhàn)亂出逃給了李亨機會,殺死楊國忠后已無法回頭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名發(fā)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次年六月,潼關(guān)告破,京師長安門戶大開,唐玄宗眼見長安已經(jīng)無險可守,連忙帶著楊貴妃等后宮嬪妃、皇室成員、宦官是從和官員逃離長安,一路逃往蜀地。

由于時值戰(zhàn)亂,又是慌忙出逃,唐玄宗的扈從軍隊本就不多,而光是殿后的太子李亨所率領(lǐng)的后隊人馬,便已經(jīng)多達兩千,其中還包括了飛龍禁軍,而李亨的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則擔任著出逃隊伍中的“典親兵扈從”。

此外,禁軍將士對于楊國忠的怨言也是由來已久,《冊府元龜》中便有““楊國忠專宰朝政,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盛言國忠、虢國夫人罪惡,六軍將士皆愿切齒除其黨以解國難”,早在叛軍攻打潼關(guān)時,雙方的矛盾便已經(jīng)難以調(diào)和,以致楊國忠“聚族而哭,入而號訴于貴妃”。如今逃亡途中,在饑餓疲勞的刺激之下,禁軍嘩變更可以說是一觸即發(fā)。

更為重要的是,蜀地乃是楊國忠的勢力范圍,他不僅遙領(lǐng)過劍南節(jié)度使,而且無論是前任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還是時任節(jié)度使(副使)崔圓都是楊國忠的嫡系。對于李亨來說,一旦進入蜀地,自己非但沒有了除掉楊國忠的機會,自己的處境反而會更加危險。

如此情形之下,太子李亨出于自身考慮,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聯(lián)手發(fā)動兵變,無疑是個極佳的選擇。而一旦選擇了走上兵變這條路,其實就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因此在禁軍嘩變,殺死楊國忠及其子戶部侍郎楊暄與韓國夫人、秦國夫人等人后,為了防止日后遭到清算,逼死楊貴妃已經(jīng)是勢在必得。

殺死楊國忠、逼殺楊貴妃,實際上就已經(jīng)標志著太子李亨與唐玄宗的全面決裂,如此局面下,哪怕李亨想要修復(fù)父子關(guān)系,跟著唐玄宗繼續(xù)入蜀,恐怕他麾下的將士們也不會同意,只能與唐玄宗分兵后另尋發(fā)展,最終率軍北上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并于此自立為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如上所述,雖然目前關(guān)于發(fā)動“馬嵬驛之變”的主謀仍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太子李亨之所以會參與其中,則與其和楊國忠之間的矛盾密不可分,他原本的目的并非推翻唐玄宗的統(tǒng)治,自立為帝不過是兵變之后的自保手段罷了。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