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guān)注官方微信
手機(jī)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再造李唐的四朝功臣

  “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史家對中唐名將、四朝功臣郭子儀的評價。他率軍平定“安史之亂”,收復(fù)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誠報國,卻從不擁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為人寬厚,令朝野感佩,連敵人都對其心服口服。郭子儀的為臣之道成為古今稱頌的一個傳奇。
 
 
  再造江山之功
 
  武則天神功元年(697),郭子儀生于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其父郭敬之歷任綏、渭、桂、壽、灑五州剌史,贈太保,逝后被追封為祁國公。郭子儀自幼習(xí)武,熟讀兵書,早年間以武舉登第,補為左衛(wèi)長史(皇帝禁軍中的幕僚)。此后,他因?qū)伊?zhàn)功,多次被提升。唐玄宗天寶八載(749),郭子儀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wèi)大將軍,五年后又改封為天德軍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載(755),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慌忙任命郭子儀為衛(wèi)尉卿,令他率軍平叛。年近60的郭子儀迅速披掛上陣,率軍出單于府(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北),I收復(fù)云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等地,為官軍進(jìn)軍河北掃清了道路。后來,他又與名將李光弼率10萬大軍,在九門城(今河北藁城)、嘉山(今河北定縣)等地大戰(zhàn)史思明,殺敵數(shù)萬人,獲得全勝。
 
  同年,潼關(guān)失守后,唐玄宗倉促逃往成都。其后,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即位,是為肅宗。唐肅宗即位后,重新部署軍事力量平叛,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舊兼任朔方軍節(jié)度使。至德二載(757)九月,唐肅宗向回紇借兵15萬,以自己的兒子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兵收復(fù)兩京(長安和洛陽)。臨行前,肅宗對郭子儀說,事情成敗,在此一舉。郭子儀則說:“此行不捷,臣必死之!”
 
  在郭子儀的指揮下,唐軍接連收復(fù)潼關(guān)(今陜西潼關(guān))、陜州(今河南陜縣),然后一舉攻下長安。接著,郭子儀又揮軍東進(jìn),與15萬叛軍交戰(zhàn)于新店(今河南郟縣西)。郭子儀派2000名精銳騎兵打頭陣,命1000名弓箭手設(shè)伏,令回紇軍隊從敵軍背后偷襲,自己則率主力大軍迎戰(zhàn)。后來叛軍中伏,腹背受敵,一潰千里。郭子儀乘勝收復(fù)洛陽。消息傳到朝中,唐肅宗欣喜萬分,立即封郭子儀為代國公。唐肅宗對郭子儀說:“大唐江山雖是朕的,卻是由愛卿再造的!”
 
  到了唐代宗時,郭子儀再次被任命為副元帥,繼續(xù)剿滅“安史之亂”的殘余部隊。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持續(xù)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于平息。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同年,吐蕃乘亂攻占了長安,唐代宗棄都而逃。郭子儀臨危受命,率兵聲東擊西,使吐蕃軍隊陣腳大亂。他又在長安城中安插內(nèi)應(yīng),里應(yīng)外合,僅用15天便擊退了吐蕃軍隊,收復(fù)長安。
 
  不久,唐朝將領(lǐng)仆固懷恩舉兵叛亂,聯(lián)合回紇、吐蕃軍隊攻打長安。郭子儀派兵守城,但不出擊。他對將士們說:“這些叛軍以前都是我的部下,如果速戰(zhàn)會激發(fā)他們的斗志,而拖延則會讓他們無心戀戰(zhàn)。”果然,叛軍不久便潰散而退。廣德二年(764)’仆固懷恩聯(lián)合回紇、吐蕃等30萬大軍卷土重來,又攻到長安城下。唐代宗急忙將郭子儀從河中召回,抵御賊兵。郭子儀深知只有爭取與回紇結(jié)盟,重點打擊吐蕃,才能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于是決定親自前去游說回紇軍。郭子儀以68歲高齡單騎赴回營,既不穿盔甲也不帶武器;丶v將領(lǐng)見狀連忙上前迎接。郭子儀與回紇將領(lǐng)暢敘“安史之亂”時并肩作戰(zhàn)的情誼,終于令回紇與唐朝聯(lián)盟,粉碎了仆固懷恩的陰謀。
 
  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功高難免震主,何況郭子儀手握重兵,威名遠(yuǎn)揚。
 
  郭子儀之所以能做到“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一是因為他^1忠心耿耿,每當(dāng)國家遇到戰(zhàn)事,便一馬當(dāng)先,即便到了jp七八十歲高齡也是如此I二是因為他謙遜謹(jǐn)慎,從不居功8?自傲,無論手握重兵還是身在前線,只要皇帝召他回朝,從未延遲或推脫,三是因為他寬厚大度,即使皇帝對他猜忌打壓,仍然全力效忠。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郭子儀與九位節(jié)度使共同討伐“安史之亂”的叛軍,由唐肅宗寵信的宦官魚朝恩統(tǒng)一節(jié)制。魚朝恩不懂兵法,指揮失當(dāng),使唐軍在這場戰(zhàn)役中慘敗,回朝后卻將責(zé)任全部推到郭子儀身上。唐肅宗信以為真,便削弱了郭子儀的兵權(quán)。后來,河?xùn)|發(fā)生叛亂,朝中無將,唐肅宗只得起用郭子儀。郭子儀接到命令后立即整軍待發(fā)。不久,唐肅宗病重,不見朝臣,唯獨召見了郭子儀,并吩咐說:“河?xùn)|的戰(zhàn)事,都依仗愛卿之力了……”郭子儀痛哭流涕,連聲應(yīng)允。
 
  唐代宗即位后,對功高位重的郭子儀有些心存忌憚,加之朝臣挑撥離間,便罷免了郭子儀的副元帥之職,派他去督造皇陵。后來,朝廷需要剿滅“安史之亂”殘部,便召郭子儀回京,重新任命他為副元帥。郭子儀毫無怨言,立即趕赴沙場。不久,吐蕃叛亂,郭子儀接到平叛命令時,手中只有20多名騎兵。但他仍然立即驅(qū)兵趕往長安,一路上收集散兵4000余人,最終與各路兵馬會合。
 
  郭子儀率兵打敗吐蕃后,唐代宗不敢回長安,決定將洛陽作為國都。郭子儀便上疏說:“長安的地理、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近來被吐蕃侵犯,是因為軍隊不精,政務(wù)荒廢。陛下若憂慮長安遭到掠奪后物資匱乏,只要組織重建,安撫百姓,訓(xùn)練軍隊,不出一個月就會有起色。”唐代宗看到郭子儀的上疏,感慨地說:“郭愛卿對國家一片公心,功在社稷,朕要及早回到長安。”唐代宗回京后,親自下車扶起叩拜在地的郭子儀。其后,唐代宗又賜給郭子儀免死牌,并在凌煙閣為郭子儀畫像,以表彰其功績。
 
  唐德宗更是尊郭子儀為“尚父”,禮敬有加。建中二年(781),85歲的郭子儀病逝,唐德宗廢朝五日,悲痛哀悼,還親自為他的遺體送行。
 
  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
 
  郭子儀深受皇帝倚重,卻不為朝臣所忌,這是因為他為人仁厚,素來與人為善。與郭子儀齊名的將領(lǐng)李光弼曾經(jīng)對郭子儀心有不服。“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朝廷要選一名將領(lǐng)出任河北節(jié)度使,郭子儀出于公心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以為郭子儀有意讓自己去送死,便憤憤地說:“我死后,請你不要加害我的家人可以嗎?”郭子儀真誠地說:“我推舉將軍,完全是因為將軍的才能。如今國難當(dāng)頭,我怎么會借此報私仇呢?”李光弼聽后萬分慚愧,便與郭子儀盡釋前嫌。
 
  唐代宗時,宦官魚朝恩處處與郭子儀作對。有一次,魚朝恩邀請郭子儀一同出游,郭子儀的家人都勸他不要去,郭子儀卻說:“我是大唐臣子,如果他沒有得到陛下的命令,怎么會加害我?如果他手握陛下的密令,我就更不能不去。”于是,他沒帶一兵一卒,孤身一人去見魚朝恩。魚朝恩見到郭子儀驚訝地問:“你怎么就這么來了?”郭子儀便將有關(guān)魚朝恩要加害自己的流言如實相告,并說自己不會相信這些。魚朝恩流著淚說:“您如此相信我,真不愧為德高望重的長者。”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郭子儀的祖墳被盜,朝臣紛紛猜測是何人所為。然而,郭子儀卻主動上表說:“臣常年率兵征戰(zhàn),殺戮了很多人的父兄。如今臣的祖墳被盜,是上天對臣的責(zé)罰啊!臣該好好反思自己的罪行。”滿朝文武聽后無不感佩郭子儀的氣度和胸懷。
 
  郭子儀不僅獲得朝臣的稱譽,還深受曾與之交戰(zhàn)的敵兵的敬重;丶v人常稱他為“郭令公",“神人”,“安史之亂”的叛軍部將也有很多聽命于他,后來歸降到他麾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