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董卓廢除漢少帝劉辯皇位,擁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此時,東漢朝廷風雨飄搖,劉協(xié)從登基之時,就是一個傀儡,被太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間,直到公元220年,他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漢獻帝劉協(xié)當了31年傀儡皇帝,他日思夜想的就是有一個大忠臣,從天而降,鏟除奸臣,干掉權臣,將朝政大權交還給他。
那么漢獻帝劉協(xié)眼中的大忠臣是誰呢?不是劉備,更不是曹操,而是溫侯呂布。
不是劉備
劉備,雖然是窮苦人出身,但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也算是漢室宗親,只是血脈太過于稀薄。雖然劉備的漢室宗親血脈非常稀薄,但是不影響他“君臨天下”的夢想。劉備在很小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就說過類似于“想當皇帝”的言語,被他的叔叔劉子敬訓斥了一頓。
公元184年,黃巾軍大起義,劉備組織軍隊討伐黃巾軍,立下軍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從此步入仕途。
后來,劉備的官越做越大,從縣尉,一直升到了徐州牧、豫州牧、左將軍,地盤從無到有,野心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劉備占據荊州、益州、漢中之后,劉備未經請示漢獻帝,自封為漢中王。漢高祖劉邦曾說過“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擊之”,雖然劉備是漢室宗親,但是他的皇室血脈已經稀釋得幾乎沒有了,是不能覬覦皇位的。
皇位只能由皇帝的嫡長子,或者和皇帝血脈比較近的旁支繼承,無論如何,都輪不到劉備。然而,劉備后來卻稱帝了。不管是否情有可原,不管理由有多么充分,結果是劉備最后登基為帝。試問,像劉備這樣有野心的漢室宗親,漢獻帝劉協(xié)還敢將其當作忠臣嗎?
也不是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曹操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在年輕的時候,在洛陽當官,一腔熱血,將大太監(jiān)蹇碩的叔父用五色棒處死。
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曹操和劉備一樣,積極帶兵鎮(zhèn)壓黃巾軍,后被任命為濟南相。在董卓入京后把持朝政的時候,曹操號召關東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立下大功。在漢獻帝劉協(xié)走投無路的時候,曹操親自帶兵馳援,將其迎奉到許都,使其擺脫李傕郭汜等人的魔掌,給其一個安穩(wěn)的家。
這一切,似乎都說明曹操是一個大忠臣,為復興漢室江山努力著。實則不然,因為自從黃巾軍起義,董卓作亂之后,東漢已經成為亂世,曹操從“能臣”變?yōu)?ldquo;奸雄”,他做這一切,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如果曹操是一個大忠臣,他就不應該稱魏公、魏王,而是將權力歸還給漢獻帝劉協(xié)。然而,曹操不但沒有將皇位歸還給漢獻帝劉協(xié),還架空漢獻帝,將其當作傀儡,并多次粉碎其奪權行為(殺死董承和伏完)。最后,曹操和當年的蕭何一樣,“參拜不名、劍履上殿”,進而稱魏公、魏王,傳給世子曹丕,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xié)禪讓皇帝。
因此,在漢獻帝劉協(xié)眼中,曹操是一個“奸臣”,不是一個大忠臣。
漢獻帝劉協(xié)眼中的大忠臣是呂布
有人說,呂布三番兩次殘害“義父”,是一個三姓家奴,怎么可能是一個大忠臣。誠然,呂布的人品不怎么樣,但是在漢獻帝劉協(xié)的眼中,呂布就是一個大忠臣。
早在呂布和司徒王允聯(lián)手,共同除掉董卓的時候,漢獻帝劉協(xié)當時雖然是一個小孩子,但是非常感謝呂布,除掉權臣董卓。
公元195年,呂布和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后,逃到徐州,投奔了劉備,被劉備安頓在小沛城。此時,漢獻帝趁李傕、郭汜兩人內訌的時候,離開長安,準備東歸洛陽。但是漢獻帝要兵沒兵,要糧沒糧,隨時籠罩在李傕郭汜兩人的威脅之下。他于是下詔,令呂布迎駕,保護其東歸。
試想,當時那么多諸侯,如袁紹、袁術、曹操那么多諸侯,漢獻帝為何偏偏給呂布下詔書勤王,而不是其他人呢?但是由于呂布此時兵微將寡,自顧不暇,也沒有足夠的糧食,無法勤王,于是他上書謝罪。漢獻帝也表示理解呂布的難處,任命呂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以此安慰呂布。
《英雄記》中相關記載:初,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遣使上書。朝廷以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
結語
漢獻帝劉協(xié)一生都是傀儡皇帝,他時刻盼望著有一個大忠臣從天而降,解救他,復興漢室江山。他心目中的大忠臣不是宗親劉備,也不是奸臣曹操,而是溫侯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