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天順帝和元文宗的兩都之爭雖時間不長但嚴重消耗元朝統(tǒng)治力量

兩都之戰(zhàn)是元致和元年(1328年),大都(今北京)的元武宗一系與上都(今內(nèi)蒙古正藍旗東北)的泰定帝兩系勢力,為爭奪帝位而進行的內(nèi)戰(zhàn)。是役大都方面最終取得了勝利。兩都之戰(zhàn)是元代歷次大位之爭中最血腥的一幕。

元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為了防止身后出現(xiàn)皇位之爭,登基次年就立了五歲的兒子阿速吉八為太子。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駕崩于上都,丞相倒剌沙專權,越月不立君;留守大都握有兵權的武宗舊臣、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謀立武宗子懷王圖帖睦爾為帝。八月初,倒剌沙以正統(tǒng)自居,發(fā)兵分道進攻大都。燕帖木兒迅即在遷民鎮(zhèn)(今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北口、居庸關等地增加駐軍。一場大戰(zhàn)在所難免。

二十五日,古北口守將脫脫木兒于宜興(今河北承德西北)擊敗上都宗王失剌部,斬詹事欽察、平章乃馬臺。自此,“兩都之戰(zhàn)”爆發(fā),蔓延了整個北部中國。九月初,燕鐵木兒遣弟撒敦于榆林(今北京昌平西北)襲敗上都梁王王禪、右丞相塔失鐵木兒。旋阻擊來自遼東的上都宗王也先帖木兒、平章禿滿迭兒于薊州(今天津薊縣)東流沙河。

是時,倒剌沙及宗王脫脫、王禪擁立泰定帝九歲子阿速吉八在上都稱帝,改元天順;燕鐵木兒等亦隨即奉圖帖睦爾在大都稱帝,是為文宗,改元天歷,兩都更為對立。

中旬,燕鐵木兒領兵出薊州拒禿滿迭兒,聞王禪兵襲破居庸關進逼大都,急回軍抵御,于榆河(今昌平南)北擊敗上都軍。 下旬,兩軍又鏖戰(zhàn)于白浮(今昌平東北),燕鐵木兒夜襲上都軍營,獲勝,追至昌平北又斬數(shù)千,俘萬余。旋移師石槽(今懷柔西南),擊敗另一支上都軍,俘殺孛羅帖木兒以下將士萬人。

上都軍連戰(zhàn)皆敗,遂改變戰(zhàn)法,分兵東西兩路自通州(今通縣)、紫荊關對大都發(fā)起鉗形攻勢。陜西行臺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也引兵從大慶關(今陜西大荔東)渡黃河,配合上都軍。大都再次面臨危局,燕鐵木兒引軍還通州,脫脫木兒領兵4000援紫荊關。

十月初,燕鐵木兒與上都軍決戰(zhàn)于棗林(今通縣東南),獲大勝,后晝夜兼程轉(zhuǎn)兵良鄉(xiāng),阻擊上都宗王忽剌臺,迫其西走。時上都遼東軍復入古北口,與大都軍戰(zhàn)于檀州(今密云)南野,大敗,被俘降萬人。當兩都兵在長城沿線鏖戰(zhàn)之際,據(jù)守遼東的齊王月魯帖木兒、元帥不花帖木兒率軍于十三日乘虛進圍上都,迫倒剌沙、王禪于次日出降。阿剌吉八不知所終,武宗系獲勝。

最終大都集團擊敗上都集團,元天順帝與倒刺沙殞命。元文宗繼位后隨即對回回集團進行清洗,以倒刺沙為首的大批官員因此受到株連。元文宗還下令罷回回哈的司,命其與普通民戶“一體當差”。這時蒙古保守派和回回勢力基本沒什么力量了。

兩都之戰(zhàn)是在元朝中期發(fā)生在蒙古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爭奪最高統(tǒng)治權的戰(zhàn)爭,是元朝中期社會矛盾激化的產(chǎn)物,大都方面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次戰(zhàn)爭雖然歷時不長,卻削弱了元朝統(tǒng)治的力量,對元朝后期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為元朝的最終滅亡也埋下了“伏筆”。是年,元朝的掘墓人也已誕生,他就是出生于濠州鐘離孤莊村的朱重八,也就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天歷二年(1329年),通過兩都之爭上臺的圖帖睦爾因為要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將已經(jīng)流亡察合臺的哥哥和世㻋迎回,是為元明宗。但是明宗上臺僅僅一個月暴崩,這不禁讓人懷疑起圖帖木兒,元廷對外稱明宗是因病身亡,但是也有說是因為圖帖木兒的毒酒毒害,總之,這成為了一個歷史的謎團,最終權力也重新回到了圖帖木兒的手中,史稱“天歷之變”。

元寧宗懿璘質(zhì)班,泰定三年三月二十九癸酉日(1326年5月1日)生于北方草原,是元明宗和世㻋第二子,生母是八不沙皇后(乃蠻真氏)。天歷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為鄜王。前任皇帝元文宗圖帖睦爾是通過弒兄(元明宗)重新登上皇帝寶座的。他臨晏駕之際,為了贖回自己的罪行,詔令在他駕崩后,讓元明宗之子懿璘質(zhì)班繼承皇位。

至順三年八月十二日(1332年9月2日),元文宗病崩。文宗駕崩后,把持朝政的燕鐵木兒為了繼續(xù)專權,就請求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她的兒子古刺答納為帝。卜答失里為了執(zhí)行丈夫的遺詔,予以拒絕。由于當時元明宗和世的長子妥懽帖睦爾(后來的元惠宗)遠在廣西靜遠,而次子懿璘質(zhì)班卻深得文宗寵愛,受封為王,留在文宗身邊。這樣,至順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遂奉文宗遺詔擁立年僅7歲的懿璘質(zhì)班登上了皇位,是為元寧宗。卜答失里皇后成了元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

懿璘質(zhì)班即位后未改元,仍舊使用“至順”這個年號,然而,寧宗似乎沒有當皇帝的福份,至順三年十一月壬辰日(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寧宗駕崩,年僅七歲,在位僅53天。十一月甲午日,葬于起輦谷。第二年六月己巳日,寧宗的哥哥妥懽帖睦爾(元順帝)即位。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辛酉日,謚寧宗為沖圣嗣孝皇帝,廟號寧宗。四月乙酉日,祔于太廟。

這時已經(jīng)距元朝滅亡不遠了。到了元順帝這位完全漢化了的皇帝上臺后,已無力拯救大局。元朝的滅亡已經(jīng)進入了倒計時狀態(tài)。

洪武元年(1368年)8月徐達率兵攻進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統(tǒng)治被推翻。逃往漠北的順帝屯兵上都(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朱元璋曾遣使遺書,對其曉以利害,目的在于招降。元順帝作《答明主》一詩,讓使者帶給朱元璋:“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王氣有失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信知海內(nèi)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