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9年,劉裕派人勒死晉安帝司馬德宗。因為時機還不合適,劉裕立其弟司馬德文為恭帝。兩年后,劉裕接受司馬德文的禪讓,又派人將他用被子給活活悶死。由此,對于東晉的末代皇帝,劉?梢哉f是趕盡殺絕了。
但是,在劉裕以前,歷代新朝都遵守著一個規(guī)矩,叫作“興滅國,繼絕世”,也就是新興朝代,一般會把前代帝王好好安置,延續(xù)前朝皇室的命脈。特別是在晉朝之前的三國時期,亡國之君都獲得了善待。比如,曹丕受禪后,將漢獻帝降為山陽公,可以繼續(xù)使用天子的禮儀。
后來,蜀漢、曹魏、東吳的亡國之君,也都沒有遭到殺身之禍,不僅都保全了性命,而且還得到了較好待遇的安置。那么,問題來了,先殺晉安帝,再殺晉恭帝,劉裕為何要連殺兩位東晉皇帝?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劉裕年事已高,繼承人卻很年幼
首先,劉裕生于公元363年,公元419年,劉裕殺害晉安帝司馬德宗的時候,自己已經(jīng)56歲了。兩年后,除掉晉恭帝司馬德文的時候,劉裕更是接近60歲了。在古代歷史上,60歲無疑是高齡了。
更為關(guān)鍵的是,劉裕的長子劉義符于公元406年出生,當時劉裕已經(jīng)43歲了,這屬于老來得子的情況。等待劉裕大開殺戒的時候,長子劉義符不過10多歲。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曹操去世的時候,曹丕已經(jīng)40多歲了,具備執(zhí)掌大權(quán),控制局面的能力,這促使曹操沒有必要除掉漢獻帝。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劉裕如果對東晉后兩位皇帝心慈手軟,劉義符即位后面對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后來,劉裕在公元422年就病逝了,享年60歲,而當時即位的劉義符只有16歲。從這一角度分析,顯然能夠理解劉裕斬草除根,以絕后患的意圖。
二、東晉樹大根深,而劉裕則缺乏根基
公元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后建立東晉,如果要從司馬炎建立西晉算起,東晉的歷史則更加長久了。因此,盡管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是傀儡皇帝,但是,晉朝宗室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可以說是樹大根深了。
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劉裕則是白手起家,不像司馬炎擁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打下的深厚基礎(chǔ)。進一步來說,正是因為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司馬師廢掉曹芳,司馬昭弒殺曹髦,司馬炎即位后,面對的曹魏宗室已經(jīng)衰落到極點了。所以,司馬炎可以不殺毫無威脅的魏元帝曹奐,乃至于將其冊封為陳留王。
由此,正是因為整體實力上的差距,劉裕為了取代東晉,確保自己建立的南朝宋長期延續(xù),必須要快刀斬亂麻,否則司馬氏完全有死灰復(fù)燃的可能。
三、劉裕之前已經(jīng)連殺多位皇帝
在殺晉安帝和晉恭帝之前,劉裕已經(jīng)殺過兩位皇帝了,這促使劉裕在弒殺兩位東晉皇帝時,沒有什么心理上的負擔。根據(jù)《晉書》、《南史》等史料的記載,公元410年,劉裕第一次北伐。在這場戰(zhàn)役中,劉裕消滅南燕,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在街市被斬首。到了公元417年,劉裕第二次北伐,此戰(zhàn)消滅了后秦,后秦末代皇帝姚泓同樣在建康鬧市中被斬首。
綜上,雖然劉裕確實有自己的理由,不過,他弒殺多位皇帝的行為,無疑影響到了南北朝時期的末代皇帝,也即劉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因此,南朝宋的最后兩位皇帝,同樣落下了被殺的結(jié)局,這可以說是自食惡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