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如果不殺晁錯,漢景帝還能平定七國之亂嗎?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漢景帝、晁錯、叛亂的七國之間的關系。

劉邦建立漢朝,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的制度。分封的異姓諸王,比如韓信、英王、張耳等人,很快都被剿滅。為了鞏固統(tǒng)治,劉邦還殺了一匹白馬來立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在他看來,以后的諸侯王都姓劉,不是自己的兒子,也是自己的侄子,這樣就可以“千秋萬代”了。

“白馬之盟”被呂后短暫地打斷過,在呂后死后又恢復了。但是劉邦的諸侯王兒子們,和下一位皇帝就只是兄弟關系,再往后就是堂兄弟、族兄弟,血緣越來越疏遠,關系越來越不密切。

同時,新一任的皇帝也要生兒子,皇帝掌握的土地財富各種資源也要分封,中央的實力處于不斷的削減之中。而原來的諸侯王們,由于“嫡長子繼承制”的緣故,基本上可以把王國完整地傳給一個兒子,王國的實力不會削弱。

到漢景帝的時候,他意識到諸侯國實力太強,已經(jīng)對中央形成的威脅,于是采用晁錯的建議,開始著手進行“削藩”。

熟悉歷史的朋友,對“削藩”這個詞語,恐怕不會陌生。后世唐代宗、德宗、憲宗、穆宗也曾削過藩,先成后敗,間接導致了唐朝的滅亡;明建文帝也曾削過藩,干脆引發(fā)了“靖難之役”,換了皇帝;清康熙帝也曾削過藩,引發(fā)了八年的三藩之亂,但終于獲得成功,長治久安。

毫無疑問,削藩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而削藩能否成功,并不是由于“削藩”本身的是非對錯,而是由中央、地方實力對比決定的。漢景帝的時候,中央對地方并沒有絕對優(yōu)勢,所以當七國諸侯發(fā)生叛亂的時候,漢朝朝廷節(jié)節(jié)敗退,一時難以支撐。

諸侯攻擊皇帝,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說是正義的、有理的。所以七國打出了“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旗號,意思是我們對皇帝沒有惡意,只是針對晁錯一人。

這樣話,當然是政治口號,漢景帝不相信,七國諸侯也不會相信?墒,你別說,還真有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真的相信這個口號。畢竟那時代文化教育不普及,老百姓不學政治學。而明確提出“清君側”口號,還是歷史第一次。

為了平息眾怒,為了掌握輿論,為了暫緩叛軍攻勢,漢景帝聽從袁盎之計,公開腰斬了晁錯。

晁錯一死,七國的叛亂也就失去了名義上的目標。但是前面說了,七國的目標當然不是晁錯,所以也不會因為晁錯之死而停止反叛。不過這樣一來,他們失去了輿論支持。更重要的是,漢朝朝廷贏得了珍貴的喘息之機。

利用這一時機,漢景帝任用周亞夫為太尉,率兵平叛。經(jīng)過三個月的戰(zhàn)爭,叛亂被平息。

晁錯之死,為漢景帝贏得了輿論上的支持,但打仗是要憑實力的,輿論到底只是輔助;晁錯之死,也為漢朝朝廷動員軍隊贏得了時間,但七國之亂總共才三個月,贏得的時間也實在是有限的;晁錯之死,是給漢景帝帶來一些好處,可是這些好處都只是枝節(jié),不足以影響歷史進程。

晁錯之死,并不是全無價值?墒侨绻凰,七國之亂也會平息,漢朝中央集權也會加強,歷史走向也不會改變。

——這些道理,漢景帝不懂嗎?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既然明白,為什么還要殺晁錯?

嘿,晁錯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削藩的建議(晁錯還給景帝提出了其他建議,但是最直接、最快速、對鞏固統(tǒng)治最有效的,當數(shù)削藩一計),F(xiàn)在方案已經(jīng)采用了,這個人剩余的價值已經(jīng)不大了。

用他一條性命,去換取輿論和時機,有什么不合算的?

至于師生之誼、君臣之情,以及個人的功勞,漢景帝才不在乎呢。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