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揭秘:海陸“絲綢之路”之間的交匯點在何處?

核心提示:

如果一定要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之間尋找一個最恰當?shù)慕粎R點,那當數(shù)日本奈良正倉院。

\

本文摘自:光明網(wǎng),作者:王鶴,原題:《海路絲綢之路交匯點:奈良正倉院》

如果一定要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之間尋找一個最恰當?shù)慕粎R點,那當數(shù)日本奈良正倉院。這可能令人費解,因為從陸路無法到達日本,日本又不處于考古界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上。那么,這一地位從何而來?

正倉院的故事要上溯到日本的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公元752年,圣武天皇修建了日本總國分寺──東大寺。公元756年,圣武天皇駕崩,光明皇后將其生前的珍貴遺物下賜東大寺,更確切說是在這一年和天平寶字二年(公元758年),共分五次將遺物獻納給寺院,并藏于中心倉庫──正倉。正倉并非指其位于寺院正中,而是因為正倉是收納正稅(谷物地租)和其他財物的主要倉庫。院子由圍墻圍起來,單成一處,因此將“正倉”坐落的院落稱之為“正倉院”。奈良時代的日本各大寺院都設有正倉,但經歷漫長歲月后,其他各寺的正倉均已消失,只有原東大寺的這一棟正倉存留至今。因此,現(xiàn)在的正倉院,專指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

正倉院是一棟典型“校倉造”式樣的檜木建筑,即不用柱子,而是用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木材呈井字形不斷疊加而成,屋頂鋪瓦,坐西向東,正面約寬33米,進深為9.4米,總高約14米。從北起分別為北倉、中倉、南倉。由于三倉內部均為二層,再加上頂棚,因此實際共有三層可以利用。建筑本身的建造年代尚存爭議,大斗拱樣式和舟肘木支撐的檐端明顯體現(xiàn)出天平盛期的特征,這一點目前已經得到一致認可。學者們從正倉院所存古籍記載中推斷,正倉院最遲在天平寶字三年(公元759年)三月以前建成。自成為寶物存放處后,正倉院及其所藏文物,一直由東大寺在政府監(jiān)督下進行管理。明治維新后改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正倉院藏品數(shù)量驚人,種類也極其豐富,書卷、文房具、樂器、佛教用品、日用品等無所不有。書卷類中,有流傳至今的奈良時代公私兩方的文書,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的親筆墨跡,還有中國最早的戶籍以及各種官方文書,甚至是高僧鑒真的手書;還有無數(shù)人間少有的寶物,如在紫檀木上鑲嵌金箔、琥珀、玳瑁、青貝等,表里均施以華麗彩紋的五弦琵琶,以金銀薄片彎成纖細紋樣嵌后成為金銀錯平紋琴,犀角制爪、柄上貼花的象牙拔子等。細究正倉院寶物的來源,除了光明皇后在天平勝寶八年(公元756年)將圣武天皇遺物賜給東大寺之外,另一來源是平安時代天歷四年(公元950年)由東大寺羂索院倉庫中移入正倉院的器物。如果進一步追查來源,即圣武天皇的收藏來自何方?可以說,大部分是日本遣唐使、遣唐僧從中國帶回本國的。當時的中國唐朝,正值從漢開始經營的絲綢之路結出碩果,那些帶有中亞、西亞風格,特別是印度、波斯藝術特色的器物經由中國直接或進一步發(fā)展后傳入日本。在藏品中有產于阿富汗的青金石,有產自東南亞的象牙、犀角,還能夠見到波斯式樣的鳥頭注口漆胡瓶和白琉璃瓶;這就凸現(xiàn)了正倉院收藏最重要的價值:它主要保留了公元8世紀以前各國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交流而形成互進時代風格的文化藝術寶物,包括大量中國唐代文物。這些文物通過海上交流又保存于日本,并收藏于正倉院,因此可以說正倉院的收藏來于海上,又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結晶,因此有一種說法是,奈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東延。

在缺少現(xiàn)代保存技術的古代,正倉院能夠保留下如此之多的文物,除了管理制度的嚴格有序外,還與其建筑選材與結構有關。“校倉造”形式允許較大程度的結構變形,能夠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對建筑及藏品的損害。同時三角形木材平面向內,錐面朝外,更能根據(jù)晴雨變化膨脹收縮,通風性能良好。離地三米的高地板建筑形式可以有效隔絕濕氣,杉材古柜中的香杉木醇能夠殺滅空氣中的細菌。當然,更重要的則是日本的地理環(huán)境使其免去戰(zhàn)火荼毒,奈良更是躲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毀滅性轟炸,這才有助于文物保存到今天。由于正倉院的建筑歷史悠久,現(xiàn)在已經成為日本國寶,不可能再對公眾開放。因此正倉院的文物漸漸移至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與正倉院的展出傳統(tǒng)一樣,依然是每年秋季一次。為了更好地展出正倉院文物,奈良國立博物館還于1997年落成了面積更大、設施更現(xiàn)代更齊備的東新館,在形制上依然忠實模仿了正倉院,以便于帶給觀者歷史感。

日本學者土井弘在《正倉院文物概況》中的一段話客觀總結了正倉院的地位:“正倉院寶物不僅僅是奈良朝文化的結晶,應該承認它是凝聚了作為母胎的盛唐文化和全亞洲的各種文明而流傳至今的,正倉院寶物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意義,恰恰就在這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