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我們來講講有武則天“忠骨宰相”之稱的魏元忠的故事。據(jù)說魏元忠比另一保皇宰相李昭德的命運更加多乖舛,曾兩度拜相四次被貶。前文我們在講武媚娘酷吏的時候就提到過他,他就是被“文盲高官”侯思止倒拖著身子戲弄的那個御史中丞(侯要娶妻,武媚娘居然曾堂而皇之地召集眾人要議一議,被李昭德譏為太可笑),也算是一個很悲情的宰相之一了。
魏元忠也是一個能出將入相的全能型復合式人才(大唐牛人多),他首先示人的是他的軍事才能,如果說老狄是從司法界起家的,那么魏元忠就是靠軍事起家的,他首先以一個“命將用兵”的軍事建言書(當時他還是一個太學生)獲得高層的注意和肯定,后來由此在官場脫穎而出,并展示了多方面的軍事才能,從此以后被武媚娘多次任命為軍事統(tǒng)帥,經略唐朝最大的邊患吐蕃和突厥,為邊疆安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居功至偉。
又據(jù)說,魏元忠是一個出名多計的人,曾創(chuàng)造了“以盜制盜”的佳話。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魏元忠時任監(jiān)察御史。這一年夏天,高宗要前往東都,并任命魏元忠全權負責安保工作。
當時由于關中遭遇災害饑民眾多,道路也是盜賊橫行不很太平,聰明的他居然想出非常手段“以盜制盜”,用了一名江湖大盜“壓鏢”開路,居然也把沿途窮兇極惡的的盜賊給鎮(zhèn)住了,簡直就像電影里的故事一樣神奇。從長安到東都八百多里,走了二十天,“士馬萬數(shù),不亡一錢”,甚至于令人懷疑他可能是鬼點子特多的鬼谷子正印傳人呢。
如果說這還不算神奇的話,那么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徐敬真逃亡之事東窗事發(fā),被誣的魏元忠按量刑罪該斬首。就在即將行刑命在旦夕之時,武則天卻令中書舍人王隱客前往刑場宣布赦書,老王馳馬飛奔口中念念有詞,大概也就是電影里司空見慣的特寫鏡頭,刀下留人什么的,好險啊,最后就是流放嶺南了事,這事有點神吧?
當然,這卻不能保證剛直不阿、鐵骨丹心的老魏從此“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封建社會里這樣的人倒是橫死的多。果然,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反正就是惡夢不斷的樣子。
第二次被人陷害也就是此前曾經提過的“五人幫”(一說“七人幫”)事件,當時老魏和老狄等;庶h人被老來咬住不放,差點屈打成招,不過后來也沒有丟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第三次魏元忠干脆連女皇的最心愛男寵二張也得罪了。長安年間,由于武媚娘的放縱,二張權傾朝野,當時攀附他們的大臣很多,而眼里容不下沙粒的魏元忠不僅不附和,還和二張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曾直言不諱地對武媚娘說:“臣承先帝顧眄,受陛下厚恩,不徇忠死節(jié),使小人得在君側,臣之罪也。”則天不悅。易之、昌宗由是含怒,欲置其于死地。奉宸令張易之有一次放任其家奴凌暴百姓,魏元忠將其予以鞭殺,當時“權豪莫不敬憚”,大快人心。
老魏還曾直接訓責不守官場規(guī)矩的張易之兄弟洛陽令張昌儀,反對張昌期(易之弟)升官。不久,當時做御史大夫的魏元忠就遭張易之誣陷下獄,后來雖然有許多大臣為其辯護力挺,還幸得宋璟等人策反張說不做偽證,才逃過一劫。
關于此事,《舊唐書·張說傳》載:“(張)說至御前,揚言元忠實不反,此易之誣構耳。”話說張易之為了要整死魏元忠,于是讓張說來作證,還要帶其去朝堂上和老魏對質,以為援手。
當張說將要在公堂上與魏元忠對質作證之時,“做賊心虛”的張說卻感到了從沒有過的害怕,這本身就是一種二難選擇,如果不說實話陷害忠良,自己于心不安甚至悔恨終身;而如果講了實話給老魏開脫,又會得罪權勢滔天的二張,那么禍事就立馬出現(xiàn)在眼前,因為二張肯定會報復他的“不忠”,這也太考人的應對智慧了。
正當張說左右為難不知所措的時候,守法持正的宋璟知道了其中的“貓膩”,于是語重心長地勸張說道:“做人最重要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名節(jié)和義氣于人來說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我們正人君子賴以立身于世的法寶,如果這么重要的做人法則也丟了,還有何臉面茍存于世?明知魏大夫是被冤枉的,怎么能為虎作倀陷害忠良來求得自身的茍安呢。就算是因此而得罪權貴被貶職罷官,也能流芳百世了。如果你有什么不測,我一定想方設法來救你,如果營救不成功,我寧愿和你一起受死,你就在朝堂上放心地實話實說吧。”經過宋璟一番義正詞嚴的“策反”,原本良心未泯的張說十分感動,也豁了出去,等到廷審對質的那一天,張說不僅沒有給張易之做偽證,還勇敢地揭發(fā)了張的陰謀,說魏元忠根本沒有反心,那只是張易之為了整人故意誣陷,從而救了魏元忠一命,張說自己卻被掃地出門貶到廣西欽州一年有余。
武則天也明知老魏蒙冤,但還是把他降職了事,就在他貶官外任辭行之日,仍然正氣凜然地指著武媚娘身邊的二張說:“此二小人,終為亂階。”果然不久恢復大唐第一人張柬之發(fā)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武媚娘被迫讓權,二張也被砍死在亂階之下,正應了老魏的預言。
就是這樣高風亮節(jié)的人,卻經常被人惡意炮制,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最后一次由于奸相宗楚客的構陷,因其子升牽涉到了誅殺武三思父子的第三次“玄武門之變”中而橫死,于是宗楚客大做文章,說他“潛預其謀”,也就是參與了謀反,由于某種原因老魏是鐵桿太子黨分子(中宗的東宮),中宗免了其死罪,流放路上像李道宗一樣死在途中。
在此,再講一點老魏近似于野史的趣事。據(jù)說魏元忠未下獄之前曾生了一場大病,一個叫郭霸的手下想巴結他,居然挖空心思到要親口品嘗魏元忠的糞便的驚人之舉,好像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也曾這樣服侍過吳王夫差,夫差見勾踐孝順得比他的兒子還甚,于是便放松了警惕,給勾踐的復仇大計爭取了很寬松的外部空間,郭霸這小子居然也做抄襲一派。唉,克隆天王啊。反正老郭認認真真、象模象樣地嘗過他還冒點熱氣的新鮮糞便之后,于是十分高興地說:“糞甘則可猶;今苦,無傷也。”意思就是說他的病已經無大礙,做人做到這個份上也不知是該表揚還是該嗤之以鼻,不過至少比魏元忠的另一個手下“文盲高官”侯思止居然用“黑話”審他,并為了讓他承認謀反而往死里拖的野蠻做法不知人性化了多少倍,盡管說起來有點猥瑣甚至有點齷齪。
關于老魏的坎坷人生,武媚娘曾和他有過一段很有趣的對話。史書是這樣表述的:則天嘗謂曰:“卿累負謗鑠,何也?”對曰:“臣猶鹿也,羅織之徒,有如獵者,茍須臣肉作羹耳。此輩殺臣以求達,臣復何辜。”大意也就是說,對于他的遭遇武媚娘很是有點“友邦驚詫論”,總是迷惑不解的樣子(不知是假癡不癲還是什么的,以她那么聰明的人應該知道問題的癥結),于是有點惺惺作態(tài)地故意問其說,你這么正直能干的人,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要陷害誣告你?聰明過人的魏元忠立馬幽默地答道:“我就像一只漂亮的梅花鹿,那些想騎在別人肩膀上高升的羅織之徒,就像是嗅覺最靈敏的捕獵者,還不趁機槍打出頭鳥捕俺用來熬最甜美最補的鹿肉湯?那些人原本就是想干掉我以求聞達,我又怎能逃避他們的捕殺呢?”
也是啊,官場就是最宏大殘酷的斗獸場,不壯飲生吞同事肉,怎樣往上爬呢?所以眼里摻不下沙子、水至清則無魚的魏元忠,也只有被捕獵做美味人肉干的份了。
不過,偉人也曾教導過我們,人總是要變的,不是變好就是變壞,一個人最難的就是一輩子做好事。晚年的老魏也有點英雄氣短的末路英雄樣,以前上朝總是站得筆直沒有偏離過方向的他,自從幾上幾下從貶地回來后,就再也沒直過,以前常和權貴斗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了當睡著的大無畏戰(zhàn)士老魏同志,居然臨時變臉做了“好好先生”,甚至變得滑如泥鰍了,環(huán)境果然很能改變人。
當時的老魏已經成了第二個李靖式的老狐貍,常委會上從來不輕易表態(tài),不該說的堅決不說,該說的也堅決不說,也許是經歷了太多苦難的老魏已經看破紅塵,也厭倦了那種翻云覆雨的無謂爭斗,想過點平靜生活吧,憤青總會老的,總之他已經老了,心更是行將就木。
不過,人在官場走,哪能不中箭?一心想不被人當鹿肉吃掉的老魏,最終還是被宗楚客惦記上了,最終在貶官途中悲憤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