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guān)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好人也有脾氣:不喜打仗的漢文帝為何也曾與匈奴對壘

好人也有脾氣:不喜打仗的漢文帝為何也曾與匈奴對壘

歷史上漢武大帝壯志痛飲胡虜血把匈奴打得滿地找牙的故事也許很多人耳熟能詳,但是講到善于韜光養(yǎng)晦、休養(yǎng)生息的溫和皇帝漢文帝也曾與匈奴對壘,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以下扒扒。

既然說到了北方雄狼匈奴,以下我們先來說說漢文帝的對外政策。

其實,古代中國最大的邊患,永遠來自北方強鄰,至少西漢當時最大的威脅,就是同為強大軍事帝國的北方胡人強鄰匈奴。

自“白登之圍”以來,鑒于當時的軍事力量還不足以消滅強鄰匈奴,西漢就一直對經(jīng)常“不懷好意”的匈奴,實行以美女大腿換取和平的“和親政策”(為此賈誼還常常耿耿于懷,念叨著自己親自出馬去滅了匈奴),這當然算是當時以休養(yǎng)生息政策發(fā)展經(jīng)濟、換取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的西漢政府的一項有效施政,雖然是有點屈辱,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邊戰(zhàn),畢竟還是收到了一定效果。尤其是性格溫和不喜打仗的的漢文帝,更加是對匈奴克制、隱忍,美女也送了不少,基本上大仗也沒有打起來,算是比較和平。

不過,這樣一味忍讓,強悍匈奴以為軟弱可欺,居然是“馬照跑,女照泡、邊照犯”,擾攘不斷。所以單靠美女大腿當然不夠,還要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御邊配套措施。

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智囊”晁錯(能和賈誼齊名的另一西漢猛人),根據(jù)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曾積極上書漢文帝,提出了一系列邊防配套工程,比如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也就是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nèi)地人民遷徙到邊地居住,亦兵亦民,既耕種又戍邊;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者,由官府發(fā)給生產(chǎn)和生活資料和工具,直到能自給自足為止;遷者以準軍事組織配備,平時進行軍事訓練,有戰(zhàn)事就要出擊,并實行激勵機制,如果能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金銀財寶,可以分到一半賞賜;谒目刹僮餍,后來漢文帝也不同程度上采納了晁錯的邊防政策。

在部分實行晁錯的邊防策略的同時,頗有主意的漢文帝也著力改變單一輪換屯戍制度,除了在邊地建36所馬苑,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動用官奴官婢3萬人負責養(yǎng)30萬匹戰(zhàn)馬,還鼓勵民間養(yǎng)馬,凡養(yǎng)馬者都有獎勵,從而大大緩解了邊防戰(zhàn)馬的短缺,滿足了當時的戰(zhàn)備需求。

總之,這些行之有效的邊防政策和措施, 在當時曾產(chǎn)生十分積極的作用,既有利于開發(fā)邊郡,又大大增強邊疆防御力量,可謂是一石二鳥。與此同時,還有利于內(nèi)地人民休養(yǎng)生息,不用負擔過重,也迅速刺激內(nèi)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增強了國力,也為后來漢武大帝橫掃匈奴徹底解決北方邊患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在這一點上,漢文帝功不可沒。

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想發(fā)一筆橫財?shù)男倥屹t王背棄匈漢“和親”之約,親率數(shù)萬大軍一舉南下,侵占河南之地(今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地區(qū)),同時縱兵進襲上郡(今陜西綏德地區(q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并嚴重威脅京城長安的安全。

對此,脾氣很好的漢文帝也坐不住了,除了急令軍棍出身有豐富打仗經(jīng)驗的丞相灌嬰統(tǒng)領(lǐng)征發(fā)到的車騎8萬5000人迎擊匈奴,他自己還親臨甘泉宮(故址在今陜西淳化西北),作為援手。看到西漢大軍進擊,原本就只想打一槍拿點彩頭的匈奴右賢王也慌神了,最終是不戰(zhàn)而退,倉皇逃出塞外,原來號稱軍事強國的匈奴帝國也怕大漢動真格的,不發(fā)威你還以為是病貓好欺負了,這個說起來還是比較好玩。

因為,未交兵對壘,匈奴人就“早泄”了,也沒有什么好說的,至少說明了漢文帝是不大想只憑美女大腿和胸脯茍且偷安的,也有“壯志一啖匈奴血”的氣概,因為此次用兵也是西漢自“白登之圍”以來,對匈奴首次進行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充分表明了西漢政府并不甘于軟弱求和,也充分展示了好說話的漢文帝不易示人的強硬一面,果然是明君風采。

漢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單于給漢朝廷送來書信說,想修復因匈奴右賢王侵犯西漢而破壞掉的雙邊和睦友好關(guān)系,語氣非常卑微,漢文帝也不是一個好戰(zhàn)分子,當然希望兩國和好,結(jié)束敵對態(tài)勢,抿嘴一笑化敵為友,從此一心一意搞建設(shè),何樂而不為?所以也就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單于的要求,化干戈為玉帛,善莫大焉。

后來,曾殘忍弒父的冒頓單于死去,他兒子稽粥繼位,號老上單于。老上單于剛剛即位時,漢文帝又派遣宗室女公主嫁為單于閼氏,繼續(xù)奉行“和親政策”,還派宦官、燕人中行說為護送使者,同時輔佐翁主。因為不想去邊遠胡地,中行說原先就不答應(yīng)做“護花使者”,直至皇帝下詔強令其出使,他才不得不起行。人是去了,但心里很不爽,對皇帝的長官意志十分有意見,在路上還狂說怪話,說:“漢帝不當我是人,我一定要使?jié)h廷深受禍患!”反正就是說一到匈奴即刻歸降老上單于。

果然到了匈奴的中行說很得老上單于寵信,不管怎樣說也讓匈漢暫時和好如初了,算是對民族團結(jié)事業(yè)做出了一點貢獻。不過游牧民族的特性,始終小動作還是不斷。

尤其是這個被漢朝強行派去匈奴、心里卻一萬個不樂意的中行說,此時還一肚子怨氣發(fā)泄在大漢朝廷上,專門想出些歪門邪道來讓匈奴對付漢朝,果然是堅決履行自己讓“漢廷深受禍患!”的豪言壯語,不達目的死不罷休的款式。

于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 中行說果不食言,傾盡所能教匈奴人提高文化素質(zhì)和個人能力,除了教單于的左右親信學習文字,對人口和牲畜等經(jīng)濟事宜進行摸底,還特制書信木札以及印封,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大單于”來向大漢示威?吹叫倥讼埠脻h朝的繒帛絲綿和食品,中行說卻出于對漢朝的仇恨,勸單于把漢朝漂亮絲織品撕碎,因為它們明顯不如用獸毛制成的旃裘完美和實用,而且匈奴的乳酪明顯比漢朝食品味美可口,所以連漢食品也要扔掉,中行說的理由是:“盡管匈奴人口還不如漢一郡的人口多,卻是能和大漢抗衡的軍事勁敵,究其原因就在于匈奴的衣食與漢不同,如果單于改變習俗,讓族人喜愛漢朝的東西,就容易被漢朝收買過去,得不償失也。”果然也是挺剽悍的理由。

而且,中行說言出行必果,總是喜歡維護匈奴人的權(quán)益(早就認為自己是匈奴人了吧),有漢使者譏笑匈奴人是化外蠻夷,粗俗不習禮義,中行說卻“義正詞嚴”地反駁說,匈奴人的倫常禮節(jié)雖然有點亂,卻不如漢禮那么虛飾多繁文縟節(jié),它看似簡單卻是實用,最重要的是君臣之間坦誠相見,忠心耿耿,所以容易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同心同德,不像漢人滿口仁義道德,心里卻在打自己的“小九九”,為了利益相互仇殺,辱沒了自己“禮儀之邦”的威名,陽奉陰違是也,把漢人貶得一無是處,果然也有一點針鋒相對的味道。

到了最后,中行說還連說帶嚇,讓沾沾自喜的漢使者閉嘴,說漢朝即管進貢些好酒好布就是了,不然的話就讓匈奴鐵蹄踏平中原什么的,果然囂張得很。

于是,在中行說的攛掇下,匈奴人一面享受漢朝美女,一面加緊備戰(zhàn)。終于,在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消停之后,好斗的老上單于悍然發(fā)動了對漢朝的戰(zhàn)爭。當年他親率14萬匈奴大軍浩浩蕩蕩涌入北地郡,然后以精良騎兵迅速攻下朝那(今甘肅平?jīng)鑫鞅?、蕭關(guān)(今甘肅固原東南)、彭陽(今甘肅鎮(zhèn)原東南),火燒中宮,長驅(qū)直入抵達雍縣(今陜西鳳翔南)和甘泉(今陜西淳化西北),直接威脅200里外的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長安,果然是剽悍之至。

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中行說這廝還真是說到做到,果然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禍害起漢朝來挺得心應(yīng)手的,一盞不省油的燈。大兵壓境之下,漢文帝想“清靜無為”也不行了,因為匈奴人已經(jīng)虎視眈眈,近在眼前了。自得到如此吃緊的前方戰(zhàn)報,立馬調(diào)兵遣將,嚴陣以待。

此時灌嬰已死,劉邦時代的猛將基本上也都鞠躬盡瘁了。當然以當時漢朝的國力、軍力,對付匈奴來說也不是很處于下風,甚至于也可以說是稍為占了上風,只不過好靜的文帝不大喜歡打仗罷了,因為那樣會兩敗俱傷。其時,漢文帝征騎十萬發(fā)車千乘,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將軍,屯駐長安拱衛(wèi)京師;命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一干人等從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合兵迎擊匈奴,大戰(zhàn)月余,才打退了強悍的匈奴兵,把之趕出了塞外。

不過,由于不能徹底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從此也是邊患不斷,匈奴人經(jīng)常在邊境騷擾,燒殺搶掠,人民畜產(chǎn)多受損失,云中、遼東最甚。為了緩和邊防形勢,漢文帝不得不又祭出“和親”的老套路,送美女籠絡(luò)好戰(zhàn)匈奴單于,派遣使者復與匈奴修好,這個短時期還是相當有用,不過對于嗜血的匈奴來說,也只能是緩兵之計而已。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單于死,其子軍臣被立為單于,中行說還是受到寵信,而中行說禍害漢朝的心從來沒有消停,繼續(xù)鼓勵匈奴王積極備戰(zhàn),可謂是賊心不死。

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做好了戰(zhàn)爭準備之后,軍臣單于單方面撕毀“和親”之約,再次悍然發(fā)動對漢朝的戰(zhàn)爭,果然是古代中國最猛的一匹北方的狼是也。這次匈奴單于以6萬騎兵(比他爹的戰(zhàn)爭規(guī)模小了點),兵分兩路,氣勢洶洶地侵入上郡及云中,大肆殺掠漢邊民。

漢文帝于是又調(diào)兵遣將加以御敵,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領(lǐng)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原楚相蘇意領(lǐng)兵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guān)附近);將軍張武屯駐北地。與此同時,置三將軍保衛(wèi)京都,其中,讓后來在平定“七國之亂”時大放異彩的著名軍神河內(nèi)守周亞夫(周勃之子),屯駐細柳,其余兩將駐棘門和霸上。

做好了周密部署之后,就單等和匈奴人對壘了。其時,匈奴騎兵已迅速進至句注邊,邊境烽火一日預(yù)警幾次警報。這時漢軍也已抵達了邊地?吹綕h軍防備森嚴,硬磕也不見得會占到便宜,匈奴人此次又是“敵進我退”,不戰(zhàn)而匆忙退出塞外,做了“草上飛”,果然也是虛有其表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