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初繼位之后,是清朝最亂的時候,外有三藩作亂,內(nèi)有鰲拜干涉朝政。雖然康熙名義上是皇帝,可也是處處受到遏制。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康熙期間不得不選擇各種政治聯(lián)姻,甚至連鰲拜之女,都有被他封為皇后過。后來終于平了三藩,定了鰲拜,朝廷實力節(jié)節(jié)上升,可康熙后宮情況卻比較復雜。
由于當時聯(lián)姻太多,導致妃子一堆,兒子、女兒一堆,而兒子們各自劃分黨派,互相看不順眼,讓康熙頭疼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母族勢力越大的皇子,能占優(yōu)的也就越多,不過其中有個皇子比較特別,康熙第七子——胤祐,母親成妃戴佳氏是個普通皇族,而他自己又是一個殘廢。
戴佳氏雖然名義上是鑲黃旗的后代,不過母族實力并不強,父親卓奇只是一個小小的司庫,是內(nèi)務府名下一個小官,幫忙的登基財務情況,只是個七品官而已。別說實權(quán),本人根本就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戴佳氏之所以能進攻,還真的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母族本身地位這么低,遇到宮里一個個,要么旗主、要么朝廷一品大員的后代,戴佳氏的地位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也就不難想了。后來戴佳氏雖然為康熙生了胤祐,可是胤祐卻天生腳跛,令她的地位更低了一點。甚至因為地位實在太低,連養(yǎng)皇子的資格都沒有,兒子還是惠妃養(yǎng)大的。
另外,康熙提升妃子們地位的時候(庶妃提升到嬪妃這種),都習慣大家一起封,可人人都升級,唯有戴佳氏始終是庶妃,完全就是個邊緣人物。
而胤祐長大之后,由于殘疾、母族沒有勢力,導致皇子們劃分黨派,都不想拉他一起,覺得掉價。然而沒想到的是,正因為實在太不出眾,反而讓胤祐避開了“九子奪嫡”,后來雍正瘋狂報復同族,胤祐因為沒有參加,所以避開了這一劫。
沒有參加同族之爭,胤祐還在戰(zhàn)場方面展現(xiàn)了驚人的天賦,他雖然不能直接作戰(zhàn),可是領兵打戰(zhàn)的本領卻極強,17歲統(tǒng)領鑲黃旗大營,因戰(zhàn)功顯赫被封貝勒,在康熙晚年更是重用這個孩子,最后還被封了淳郡王,管理正藍旗。
由于兒子出眾,戴佳氏最后也從庶妃,一下晉升成了成妃。
手握重兵的胤祐是皇子中活的比較自在的一位,雖然有兵權(quán),可因為沒和雍正有什么矛盾,后來雍正上位,也沒動他。直到雍正八年,胤祐才去世。而其母一直活到了乾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