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安全是頭等大事,為了保證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每個人都應該規(guī)范駕駛。但是車況信息總是瞬息萬變,即使自己能做到規(guī)范駕駛,但也免不得也會遇到突發(fā)情況,會造成一些事故。有這么一種事故看似不嚴重,但是卻總是容易造成傷亡,那就是車輛落水造成的溺水事故。
這個橋段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汽車不小心掉進水里了,車內的人被困在車內哭喊求救,但是始終無法逃出,最后隨車一起沉入水底。那么很多人會覺得奇怪,落水后為什么不打開車門逃生呢?難道和車門有關系嗎?
原因還真的就在車門上!當車掉進水中之后,車門確實是無法打開的!
除了敞篷車以外,市面上的絕大部分汽車密封性都是很好的,玻璃和密封條將車內和車外隔絕開來。當汽車落水以后,水會將汽車包裹起來,由于汽車的密封性很好,所以水是無法快速流入汽車內的,在水的作用下,所以車內與車外會有壓力差,睡的壓力會將車門緊緊“固定”住,這個時候車門是無法輕易打開的。
有人會說了,既然門打不開,那我把窗戶打開不就行了?電動車窗的電路在水侵入之后會失效,由于電動車窗的廣泛普及,打開車窗也成了很難得事情。
難道落水的人只能等死了嗎?當然不是,那么該如何逃生呢?
車輛落水后的逃生方法
一:車輛沒有發(fā)生側翻的逃生方法
方法一:
1.車輛落水后非常危險,這時更要先保持冷靜,不要驚慌。迅速辨明自己所處位置。并制定逃生方案。保持面部盡量靠近車頂以獲得更多空氣。
2.車輛掉入水中后第一時間開電子中控鎖嘗試打開車燈作為求救信號,車輛落水后車身不會馬上下沉。車輛也不會馬上斷電。而利用就近側門逃生的方法是最快捷有效的。
3.如果車輛已經斷電,無法打開車門和車窗,隨著車輛繼續(xù)下沉,車內外會有很大壓差,此時車門就更不容易打開,這時就要選擇砸車窗方法逃生。砸窗前不要解開安全帶,防止涌入車廂內的水流將自己沖倒。
4.利用安全錘、車內滅火器、座椅頭枕金屬部分或高跟鞋等砸開車窗,由于車窗厚度不均,車窗邊緣或四角更容易砸開,應先砸車窗邊緣。注意,當砸碎玻璃后,碎玻璃隨水迅速沖進車內,此時要小心玻璃劃傷自己。并且扶好把手,防止被涌入車廂內的水沖離座位。玻璃擊碎后大量水涌入,要一手扶住安全帶隨時準備解開,另一只手要扶住車門把。然后尋找漂浮物放在身邊,解開安全帶逃生。如果安全帶無法解開,要利用安全錘后面刀子或者尖銳物品割斷安全帶。
5.逃出車外后保持面部朝上,如果不會游泳在離開車前盡量找一些可以漂浮物抱住。并且迅速游向水面尋求救援。
方法二:
目前好多汽車都擁有一些人性化的逃生設計,但是總是被車主忽略,甚至有的車主根本不知道這些逃生技巧。比如汽車后備箱的逃生暗道,就是被許多人忽略的逃生的法寶之一。
首先進入后排,將后排座的單靠背扳倒。
接下來鉆進后備箱,如果是身材比較高大的車主,可以在后窗玻璃下方附近找到雙排椅背解鎖鍵,并用雙腳將后排座椅完全放倒。
最后找到尾箱鎖芯堵蓋,用鑰匙等硬物將其撬下,順時針方向撥動白色鎖芯,尾箱蓋便自動彈開。
這一系列設計都是機械裝置,即使在汽車沒電的情況下也可照樣打開,用時也不是很長,可謂危急時刻的最好逃生通道。
大部分能將后座放倒的車輛都有這個裝置,但是裝置類型不盡相同,有的需要用鑰匙或尖的東西才能打開,有的是拉繩的,有的是半月型開關等等。
這個裝置源于美國汽車安全監(jiān)管部門的強制性要求。為了防止有人被綁架或意外困在汽車的后備廂內部,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所有車型都需要裝備后備廂緊急逃生開關。
二:車輛發(fā)生側翻的逃生方法
1.車輛落水發(fā)生側翻以后,同樣最重要一點是保持冷靜,側翻后更難的一點是要迅速判斷車身姿態(tài)。
2.發(fā)生側翻后不應馬上解開安全帶,車輛側翻后基本不可能打開車門。這時只能通過車窗逃生。
3.判斷更靠近水面的車窗,從靠近水面車窗砸窗逃生。
4.砸窗前深吸一口氣,在擊碎前遮住臉和手部,玻璃擊碎后大量水涌入,要一手扶住安全帶隨時準備解開,另一只手要扶住車門把。尋找可漂浮物品。
5.砸開車窗后,抱住漂浮物迅速離開汽車,當車輛還在下落時要迅速離開汽車,并迅速游向水面。
6.游到水面后尋找救援。
我們被困于水中熄火的車或者落水后的車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逃生方案。平時車內常備一個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安全錘,關鍵時刻用來救命的用品不要貪圖便宜。方法請大家記得,但是祝愿大家永遠不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