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問題:總喜歡說實話怎么辦?問題描述如下:
“有人請你去吃飯,你不想去,一般人拒絕會說,我已經(jīng)吃過了。但我卻直接說不想去。
有人叫請你出去玩,你不想去,一般人拒絕會說,我今天有事。但我卻直接說不想跟你去玩。
你借了別人一個小東西用,你用完后還給他,他說,送給你吧;你不想要,一般人會說,我自己有。但我卻說,這是你的東西,我不能要。
有妹子來表白,不想接受,一般人會委婉地發(fā)張好人卡,或者說只適合做朋友之類的。但我卻直接說你長的不達標。
我總是喜歡說實話,連那些順嘴的小謊都不愿意說,覺得那樣會不誠實,造成了我說話太直接不好聽,我如果說了謊心里會很難受,我要怎么辦才好呢?”
看到這段話,你是不是不自覺對號入座了?
有些人和題主有同樣的困擾,糾結(jié)在到底該不該說實話?有些人則馬上反對,認為題主這么說話只能得罪人,隨便編點謊糊弄過去不就得了?
那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
這個問題乍看是說實話和得罪人是一對矛盾,具有不可調(diào)和的對立關(guān)系,其實是混淆了說實話和刻薄之間的區(qū)分。
說實話,不等于說難聽話,讓對方下不來臺或心里不舒服。而說話刻薄是說話帶刺,一針見血的指出別人不對的地方,使別人尷尬。
那我們到底該怎么說實話,要不要說真話呢?
01 說實話,不等于說難聽話
喜歡聽表揚,喜歡被認可是人的天性。而當人們被指出問題或直接拒絕時,輕則感覺丟臉,尷尬,難為情,重則感覺被羞辱,侵犯甚至惱羞成怒。
你所謂說實話的“實”,并非如你所想,是將客觀情況一五一十呈現(xiàn),其實在你說話過程中,難以避免摻雜了自己的主觀感覺,評判甚至偏見。
當你將這樣的語氣,態(tài)度或情緒表達出來的時候,自然在遣詞造句上有所體現(xiàn),對方也一定會察覺和感受到你的那份濃濃的負面信息,立刻得出你不給人留面子,待人冷酷,不留余地,沒有人情味的結(jié)論。
對方自然會相應(yīng)地生出對你的反感,厭惡甚至抵觸。最終發(fā)生得罪對方甚至互相翻臉的情形。
“說實話”的人反倒感覺委屈,認為就因為自己說了實話,反映了真相,才導(dǎo)致大家不高興,人真是虛偽。
究其根源,就是“說實話”的人只圖自己一吐為快,直抒胸臆,并沒有考慮這樣的用語措辭和表達方式,對方是否能夠接受,是否會讓對方難堪或不爽。
比如文章開頭題主的問題,題主所謂“實話”背后的含義是這樣的:
有人請你去吃飯,你直接說不想去。
別人聽到的其實是:
我不喜歡你,我討厭和你去吃飯。
有人叫請你出去玩,你直接說不想跟你去玩。
別人聽到的其實是:
我不喜歡你,我討厭和你去去玩。
你借了別人一個小東西用,你用完后還給他,他說,送給你吧;你不想要,說,這是你的東西,我不能要。
別人聽到的其實是:
什么破東西啊,誰稀罕呢。
有妹子來表白,不想接受,你直接說你長的不達標。
別人聽到的其實是:
你長得太困難了,太丑了,怎么配得上我。
你的這些“實話”,對方聽上去,全是對別人的討厭,鄙視和不認可。人家不煩你,難道還要高舉雙手,連呼三聲萬歲,阿彌陀佛,圣母瑪利亞,痛哭流涕感謝你的真誠和實在嗎?
實話可以說,但是在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前,不妨花幾秒快速腦補一下:
我的本意是什么?
直接講出去,對方接收到的信息會是怎樣的?會不會讓對方下不來臺或者難堪?
是否有另一種相對委婉的表達方式或處理辦法?
提前找個臺階給對方
季羨林先生曾說:
做人就應(yīng)該“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他所說的“真話不全說”指的就是為了不傷害對方,或讓對方尷尬,不要將你想要說的話,沒有經(jīng)過任何加工或委婉處理地和盤托出,盡情宣泄。
02 說謊話,終將被戳破
德國哲學(xué)家維特根斯坦,小時曾問過這樣的問題:“如果說謊對一個人有好處,為什么他還應(yīng)該說真話?”
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如果大家都編謊話,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一概而論,出自善意的謊言被世人知道了,會感動;出自惡意的謊言被世人知道了,會厭惡。
但是不管善意還是惡意,人們必須用一個又一個謊言編織起一個網(wǎng),來保護第一個謊言不被戳穿。正所謂:撒一個謊容易,卻需要越來越多的謊言來彌補。
然而在編織謊言的過程中,人們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壓力是巨大的,擔心謊言被拆穿或者東窗事發(fā),進而終日惶恐,內(nèi)心矛盾而糾結(jié)。
之后在一次次圓謊的過程中,撒謊的成本會越來越高,而一旦謊言破裂還可能導(dǎo)致名聲信譽掃地,人格遭到質(zhì)疑和蔑視。
公司曾經(jīng)有個銷售經(jīng)理小丁,就存在簡歷造假,最終因為業(yè)績不佳而被辭退。
小丁入職一段時間后,主管發(fā)現(xiàn)小丁總是嘴上說的不錯,但在客戶拓展方面沒有實質(zhì)進展,他面試時說的那些客戶資源也沒用的上。
主管后來輾轉(zhuǎn)通過認識的人,打聽到小丁原來的公司,才得知小丁之前負責的是銷售支持,根本不是直接銷售的工作,簡歷明顯造假。
主管沒有立刻拆穿小丁,請他把客戶聯(lián)系方式和決策流程梳理出來,小丁拿不出來卻還找各種理由推脫。最后因為業(yè)績實在太差,主管決定解雇小丁。
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中說:
人一旦開始撒了一個謊,就再也不知道如何停止。
對我們不利的事情,為了自我保護或免于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或損失,我們可以選擇不主動袒露;
但是如果針對某件事情,別人向我們直接發(fā)問或需要澄清時,即使說真話對我們不利,我們也應(yīng)該如實相告。如何如實相告,可以參考文章前面內(nèi)容。
03 說實話?說真話?
人與人的交往既需要真心也需要技巧,嘗試接納別人,也體會被別人接納的開心;嘗試遷就別人,也享受被別人遷就的溫暖。
說話和言語正是人際交流和關(guān)系發(fā)展的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式。真話不可不說,但一定不能說得太過分。
說實話的最高層次,不是尖酸刻薄式的“實話實說”,而是總能以同情和慈憫的方式婉轉(zhuǎn)表達。
而謊言雖然可以幫人獲得一時的快樂和解脫,但卻讓人活在長期的陰影和惶恐中。
謊言一旦被戳穿,質(zhì)疑的空氣就會迅速彌漫開來,最終形成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壓倒說謊者,而這個過程是任何人都難以抗拒和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