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盱河高腔·鄉(xiāng)音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
盱河高腔是明朝戲劇大師湯顯祖故里撫州的古老唱腔,也是廣昌孟戲的主要聲腔。廣昌孟戲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現(xiàn)為江西省撫州市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此次鄉(xiāng)音版《牡丹亭》晉京演出,旨在著力還原400年前湯顯祖戲曲精品,既傳承發(fā)揚湯翁的文化地位和藝術價值,又推動盱河高腔煥發(fā)第二次生命力。
盱河高腔·鄉(xiāng)音版《牡丹亭》演出分九個場次——序《閨塾》、一《驚夢》、二《尋夢》、三《診祟》、四《鬧殤》、五《拾畫》、六《冥判》、七《幽媾》、尾《回生》,以雅俗共賞、風格獨特為藝術基調,深入融合西洋樂器和傳統(tǒng)戲曲民樂,既不失傳統(tǒng)音韻,又有現(xiàn)代審美多元角度的呈現(xiàn)。劇中人物佐以鮮明的人物個性和形象特點,實現(xiàn)表演性、動作性和賞味性。
本劇主創(chuàng)分別由著名導演童薇薇、編劇曹路生、舞美設計韓生、唱腔設計程烈清和音樂設計王加南等擔綱,國家一級演員吳嵐飾演杜麗娘。劇中使用盱河高腔的傳統(tǒng)曲牌有100多支。最早的海鹽腔只有打擊樂伴奏,沒有管弦樂,但為了更貼近人物、貼近生活、貼近情感,此次加進了管弦樂伴奏,使盱河高腔更加豐富。為了體現(xiàn)本土風格,劇中還加入撫州方言,有別于昆曲等其他劇種的《牡丹亭》版本。
《牡丹亭》是明代戲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赌档ねぁ穯柺酪詠,昆曲、京劇、越劇、黃梅戲、昆曲等各個劇種都演繹過。此次撫州市創(chuàng)排鄉(xiāng)音版,用盱河高腔演繹的《牡丹亭》,在國內還是首次。
該劇還將于本月18日和20日分別在清華大學和保利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