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wǎng)4月26日訊 關于胡辛,有師生如是評價:課講得好的老師很多,作品寫得好的作家也不少,但課講得好作品又寫得好的作家教授卻不多,胡辛老師就是這“不多”中的一個。我以為此評價是很到位的。
1993年4月,應江西省領導的誠邀,我從清華園到南昌大學出任校長,目標是奔“211”重點建設大學,深感擔子之重。其時,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yè)大學合并,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中有一項是加強文科建設。中文系的作家胡辛教授是我較早接觸到的一位,不過,是先讀其作品,后見其人。我的女婿是馮宗璞先生家族的人,也算是瓜葛親吧。宗璞先生曾在1990年為翻譯家朱虹女士親筆寫信聯(lián)系過胡辛,因為朱虹應美國蘭登書屋之約,要將胡辛的《四個四十歲的女人》等中國女作家作品翻譯介紹到美國。宗璞的名氣是很大的,但為了扶植后生,前輩竟是這樣謙遜!199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胡辛自選集》(四卷本),這是江西第一個在作家出版社出版?zhèn)人多卷選集的作家。胡辛與著名作家王安憶、張煒同一時期推出,上海市作協(xié)、山東省作協(xié)皆分別為王安憶、張煒舉辦了首發(fā)式,江西只在《江西日報》發(fā)了一條短訊。我當時覺得應該大力宣傳一下,但胡辛說,這在江西已是高規(guī)格待遇了,低調為好,作家還是以作品說話。我認為這是個人才,不僅文采斐然,而且大氣、有胸襟。尤其是她不因為自己是個獲全國獎的作家而少上課或不上課,她擔綱的課程很多,很能吃苦耐勞。她曾在論著《長河荒涼卻溫暖的燈光—中國女性文學焦點透視》的《后記》中不無詼諧地說:“我所完成的巨額工作量使我想起了20世紀50年代走在時間前面的勞動模范王崇仁,我比周遭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之外不知辛苦多少倍,以致我看到一部名為《求求你表揚我》的電影時,不覺發(fā)出會心的幽默一笑……”她這是實話實說,因她上的課類課時量太多太大。有一次排了一位男作家的課,但他上不了,系里要她上,她也就接了下來。性格爽朗的她,常笑說學校“重男輕女”。她把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是個樂天派,但說到底是將教師當作她的天職。學生對她的教學反映非常好,說聽她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那時候文學作品的社會地位很高,她在校內校外的講座也總是獲得滿堂彩。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有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胡辛是不是大師,還得讓歲月來驗證,但作為高校校長,至少應重視她的知名度和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度和認真度。
我想用三句詩詞來概括胡辛走過的人生之路和對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新追求。
文苑振金聲,循良冠百城
胡辛三十八歲發(fā)軔于文壇,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這里有泉水》《地上有個黑太陽》《四個四十歲的女人》等,長篇小說《薔薇雨》《陶瓷物語》(又名《懷念瓷香》)、《聚沙》等,長篇傳記文學《生命的舞蹈—蔣經(jīng)國與章亞若之戀》《最后的貴族—張愛玲》《陳香梅傳》《彭友善傳》《網(wǎng)絡媽媽》,散文集《女人的眼睛》,論著《電視藝術十二講》《百年回眸—名導名片管窺》《我論女性》《長河荒涼卻溫暖的燈光—中國女性文學焦點透視》《瓷行天下—千年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滄桑》(待出)等。文字之多、涉筆之廣博也成就了她的獨特風格,使她成為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現(xiàn)代以來文學成就最突出的女作家。人們提到胡辛,總是能記得她那些帶有符碼的篇名,它們已成為江西文學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我對她的作品為何比較熟悉?這得從1994—1996年的幾件事說起。
1994年夏,陳香梅女士主動要來南昌大學看看。我囑胡辛送上幾本書,她起初不愿意,說人家是美籍華人,不見得作興我的書。我說,胡辛呀,你要有自信,我和夫人都喜歡看你的書。那天黃昏,陳香梅在我居住的小院落里,一見面就說:我在美國讀過胡辛的書。在場總有二十幾人。隨即夜半三更掛電話給胡辛,就是談給她寫傳之事。當時,學校和作家出版社都支持胡辛的,胡辛寫作也很辛苦很認真。199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陳香梅傳》,反響非常之大。但后來發(fā)生了點不愉快的事,那是有的人不尊重胡辛的創(chuàng)作勞動。在這件事上,我旗幟鮮明地支持胡辛。
1995年,教育部派出的“211”高校評審組,總共有九位專家,組長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原副校長、數(shù)學家王梓坤教授。他們紀律嚴明,評審認真,當然不得送禮。我夫人建議,南昌大學有個作家群“兩胡一相”,就送他們的書,送精神產(chǎn)品當合情合理。這樣校方就要求“兩胡一相”送書,共十二本,胡辛一人就占了九本!其實,兩位男作家寫的書并不少,只是略遜胡辛的認真勁兒。這九位專家接到書后很高興,說南昌大學真是藏龍臥虎之地。他們極有修養(yǎng),從我處要了胡辛的電話,個個都給她掛了電話道謝,她也很激動,說想不到理工專家也愛看文學書。其實,文理本應相互滲透。
1996年冬,香港中文大學高錕校長邀請我與李良貿、曾廣興、胡辛三位教授作學術交流。同樣,我要求胡辛將書帶去作為禮物之一,隨行的兩位男教授很爽朗地一路幫忙提書。我們到達香港中文大學的翌日,參觀校圖書館時,館長突然說:看看我們的胡辛教授在世界各高校的藏書情況。他將胡辛的名字輸入后,還真有不少高校收藏了她的著作!胡辛目瞪口呆,因那時她對電腦知識知之甚少。大家也都有意外的驚喜,掀起了一個即興的小高潮。高錕校長很熱情地接見了我們一行,雙方也交換了禮物;刈∷螅瑥慕麽t(yī)學院到香港中文大學任職的年輕助理教授已在等候我們。助理教授告知,按常規(guī),香港中文大學贈予男士的是一條領帶,贈予女士的則是一方紗巾,哪怕對方是哈佛大學的也少有例外。這時,胡辛覺得高錕校長親手遞給她的,卻是一包裝得頗華美的沉甸甸之物,她當大家的面小心翼翼地拆開,一看,是一鍍白金的小相框!從這些細節(jié)中我了然香港中文大學和高錕校長是將胡辛當作知名作家學者看待的,同時也印證了我對她的評價。那次,我們順道走訪了深圳大學,深圳大學當時思賢如渴,但引進教授不超過五十歲,而蔡校長卻當面表示歡迎五十一歲的胡辛調進該校,我當然不放;匦:,我毅然決然提議她“出山”當中層干部,并兼顧她的創(chuàng)作。但由于意見難以統(tǒng)一,最終她做的是事事處處都必須實干的“文化藝術教學部”主任,對她的創(chuàng)作肯定有影響。校組織部長廖淑梅找她談話時,她也毅然決然地不干,后來我再找她談話,要她為南昌大學多做貢獻。她很委屈地說:我性格太直,當不了官;再說,這一年我出了六本書呵!她快人快語,實話實說,也愛仗義執(zhí)言。一旦上任,她全身心投入。為加強文理工滲透,她配合教務處肖玉梅處長,將公共選修課程開到九十六門,又建立百人合唱團、校舞蹈隊、女子二胡隊等,硬是將文化素質教育做得風生水起。南昌大學并校五周年的晚會和此后的貴賓來訪,基本上是文化藝術教學部組織的節(jié)目,一演再演,真沒亂花學校一分錢。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胡辛在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工作中,深感影視教育的重要。她的作品《四個四十歲的女人》《這里有泉水》《薔薇雨》等已陸續(xù)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四個四十歲的女人》還獲得飛天獎,她在影視創(chuàng)作和理論方面是有天份和基礎的。她先率中文系、新聞系的十余位教授和副教授在全校開出電視藝術、影視鑒賞等課程,深受同學們的歡迎。當時生物樓可坐兩百多號人的階梯教室常常人滿為患,中間過道還加了一排排自設的條凳。在此基礎上,她提出建設影視專業(yè),并申報廣播電視藝術學和電影學碩士點。當時,學校是支持她的。遙想我當年在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全國第一個焊接專業(yè)時,起步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不是一個“苦”字可以了得!
按學校慣例,女干部五十五歲就要退居二線,但我們要求胡辛二度出山,出任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是并校十周年紀念,但我恰恰在此時離開南昌大學,回到了清華園。當時,學校已聯(lián)系了中央電視臺播出專題片,然而,專題片卻還沒動手,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里,校宣傳部硬是要胡辛擔綱拍攝二十四分鐘的專題片。救場如救火。她答應拍攝的前提是:要學校領導拿出十個左右的一線教學老師名單,以人物為本來構架。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聯(lián)系不多,但始終沒有中斷過。就在那一年,我得知南昌大學獲批江西省第一個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點。此后,她帶領著師生在影視藝術領域探索,無論是劇本創(chuàng)作還是影視實踐,可謂篳路藍縷,收獲頗多,曾被武漢大學測評為全國同類碩士點第六名!2007年、2009年她擔任制片和編導的兩部長篇校園青春劇《聚沙》《沙之舞》在中國教育臺、江西電視臺播放,也獲得各類獎項,造成不小影響。但要知道,其時學校每年給影視藝術研究中心的經(jīng)費,不過區(qū)區(qū)一萬元,后增添到三萬元!她硬是用艱苦奮斗、勤儉創(chuàng)新的精神堅持到底。深究她的影視創(chuàng)作,我們發(fā)現(xiàn)她將理論與實踐融合,教學與育人結合,是對部分高校僅僅重視影視理論單向教育的有力改革和創(chuàng)新性探索,這一專業(yè)的研究生就業(yè)形勢很好,應該說,胡辛功莫大焉。
胡辛的身上有股子精神,常使我聯(lián)想起當年我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不屈不撓的勁頭。做事業(yè),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2014年11月,繼在景德鎮(zhèn)舉辦回顧展后,胡辛又在南昌舉辦了“胡辛執(zhí)教47周年從文習藝31周年回顧展”。她誠邀我出席,我當然很高興為她加油,我與夫人出席了開幕式。我夫人最愛荷,也許與我們生活久居的清華園、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關;而我更喜歡山水畫。但我們不約而同喜歡她畫的人物,并非畫藝有多精湛,而是為那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呼之欲出的人!在回顧展上,周創(chuàng)兵校長致開幕詞,我作了長篇發(fā)言,我覺得,應該借這個平臺好好表揚表揚這位七十歲仍朝氣蓬勃的老教師,她是南昌大學的一張名片。我接受江西電視臺采訪時說,我知道胡辛是個好老師,是文壇老將,但我沒想到她還成了畫壇新秀,真是太有才了!她在古稀之年,邁入陶瓷國畫領域,既是她文學才華的延伸和衍生,也是對自己本身的深化和超越。厚實的文學修養(yǎng)、對于自然的愛好和身上遺傳父母輩的藝術細胞,使她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她繪影繪形、以情入畫,涉筆山水、人物和花鳥,其中的物我交融、人情物態(tài)均自然圓到、神完氣足,讓人心向往之,顯見出她文人學者的逸興悠長和童心不滅。
胡辛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她的文學藝術作品,感染力極強,在這些強烈的生命力作品背后,我感受到她堅韌自信、鍥而不舍、倔強自強的性格品質,同時也觸摸到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積淀。無論是文學作品、影視劇作,還是國畫陶瓷,都貫穿著鮮活的江西地域特色,浸染著贛鄱文化的風骨與精神,這是非常可貴的。文學的、影視的、陶瓷的,和諧完整地統(tǒng)一在胡辛身上,我想歷史是會記住她的。在我看來,她的這些充溢著個性與地域特色的藝術品,她的這種不懈奮斗、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成就了提升江西文化影響力、提升藝術生命境界、提升文化守正創(chuàng)新之氣的時代意義和生命意義,我想這就是胡辛教授致力于探求藝術創(chuàng)作的價值所在。
“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我期待胡辛及其藝術創(chuàng)作再攀高峰!
(作者潘際鑾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南昌大學原校長、名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