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和馬云的一次飯局上曾對他說“過去幾十年是互聯網的時代,微軟一直是互聯網的巨頭企業(yè),所以我成為了過去幾十年的世界首富。以后的幾十年,是屬于電子商務的時代,未來的世界首富一定是你!”。同時,比爾蓋茨在一次訪談中還這樣點評過馬云:“馬云和我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都很樂觀,對未來充滿期待,愿意冒風險,抱著迫不及待的態(tài)度,想到就去做”。其實面對蓋茨如此高的評價,馬云也絕對擔待得起。從目前馬云的構圖來看,除了已經上市的旗艦阿里巴巴外,其背后還藏著三家巨型獨角獸公司,而這三家公司都是在面對著眾多非議中,一點一點做起來的。
在淘寶創(chuàng)立初期,其交易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同城交易見面,第二種是遠程交易匯款。同城面交還好,不存在信任問題,但遠程交易就存在一個重大的信任問題,而淘寶的交易絕大部分都是遠程交易。馬云曾說過:“你從一個素未謀面的人那里買來了東西,你把包裹交給一個陌生人,一個你從不認識的人將會把你的包裹送達,淘寶對中國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信任”。為了解決中間的信任問題,馬云想到了第三方擔保交易。
阿里團隊當時的想法是尋找一家國內的金融機構來做淘寶網的第三方擔保交易,但是這件事情就像馬云當年找投資時一樣,國內沒有一家金融機構愿意去做這件事。當時國內的大多銀行覺得:每一筆交易才5塊錢、10塊錢,完成一筆交易賺的錢都不夠我們銀行的成本。既然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也找到了解決辦法,但如果被別人的拒絕就放棄解決這個關鍵問題的話,那也也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于是,馬云決定自己做第三方擔保交易平臺。
2004年12月,阿里巴巴在淘寶的基礎上推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有了支付寶擔保交易平臺助推,到2006年,淘寶的交易總量市場占比由9%上升到70%,同年eBay推出中國市場。從2004至2013年,支付寶逐漸從服務電商交易的支付工具,發(fā)展為服務各行業(yè)的支付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支付寶逐漸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環(huán)節(jié),為用戶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成為移動生活方式的代表,成為日后螞蟻金服成立的基礎。2013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以支付寶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小微金融將服務人群鎖定為小微企業(yè)和個人消費者。2014年10月16日,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的名義正式成立,旗下業(yè)務包括支付寶、余額寶、網商銀行等。
2018年5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螞蟻金服正尋求新一輪約100億美元融資,本輪對公司估值為1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79.2億),螞蟻金服也成為全球最大獨角獸公司。投資者說,融資已經超額認購。《金融時報》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螞蟻金服目前用戶量已增加至6.22億,其中有5.2億用戶來自支付寶;管理資產規(guī)模達2.2萬億元,其中余額寶管理著1.5萬億元(合3450億美元)資產。胡潤曾表示,現在阿里巴巴已經不是馬云最大的財富,螞蟻金服集團才是。
作為一家電商公司,阿里巴巴的發(fā)展最離不開的就是物流。而他強大的對手京東已經在著手自建物流體系,目前京東物流已經獨立出去成為單獨的個體,當然在這背后是劉強東不斷的燒錢。在阿里合作的物流服務商里面,一開始,順豐是最有實力提升物流質量的,但是王衛(wèi)沒有聽馬云的,反而有自己的野心,這就是順豐優(yōu)選和嘿店。所以馬云開始了最龐大的物流體系布局和建設。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集團、三通一達,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合作共同組建成立了菜鳥網絡。其目標是通過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在全國任意一個地區(qū)都可以做到24小時送達。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網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倉儲干線建設,因此,菜鳥在這一方面也做足了功夫,其前三期投資將達到3000億元,啟動的拿地建倉項目包括北京、天津、廣州、武漢、金華、海寧等十多個城市。而由于菜鳥寬廣的用地需求,也將帶動物流地產的升溫。同時將營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根據菜鳥網絡的預計,發(fā)展初期將至少支持1000萬家新型企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1000萬個就業(yè)崗位。而依照馬云的設想,如果智能骨干網成熟運作后,我國占GDP總值18%的物流費用將降至歐美發(fā)達國家12%左右,國家經濟效益將得到整體提升。在2017年發(fā)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yè)發(fā)展報告》中,菜鳥網絡估值達到200億美元,在中國獨角獸企業(yè)中排名第八。
在阿里巴巴的發(fā)展過程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殺手锏,那就是阿里云。在2008年9月,阿里巴巴確定“云計算”和“大數據”戰(zhàn)略,2009年9月,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讓阿里云取得如今的地位除了馬云,還有王堅。在第五屆阿里巴巴技術論壇(ATF)上,馬云首次與外界分享阿里云崛起幕后的一些故事:“網上很多人批評說馬云被王堅忽悠了,這個云計算要把5000臺計算機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他當時講了很多技術名詞,我根本沒聽懂。但是我認為如果說我們擁有這個,如果能解決社會的問題,那當然應該做下去。所以,想也沒想,從預算、人頭、資金,我們一路投,最后我們走了出來。”
目前,阿里云服務著制造、金融、政務、交通、醫(y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yè),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大型企業(yè)客戶,以及微博、知乎、錘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jié)、12306春運購票等極富挑戰(zhàn)的應用場景中,阿里云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紀錄。而阿里云在中國公共云市場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IDC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球公共云計算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名為:亞馬遜、微軟、阿里云,這三家云計算公司已經組成全球公共云市場的第一陣營。在2017年發(fā)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yè)發(fā)展報告》中,阿里云估值達到390億美元,在中國獨角獸企業(yè)中排名第四。
如果以上這三家獨角獸公司都單獨上市,那馬云真的離世界首富不遠了。同時,憑借這三大殺器,馬云的阿里巴巴在征服全球的路上也越走元越遠。但是,馬云明確表示,不是征服,而是服務于中國和世界,“我們無意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