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出征前統(tǒng)帥都會開個動員大會,搞的當然隆重,但內(nèi)容都是宣揚反對舊制度舊朝廷,如周武王伐紂,罵紂王,搞的群情激奮,誓與商紂不共戴天。李自成起義,罵崇禎······。歷史就是這么有意思,你要打別人,肯定要找出別人對你不住的地方。你可以說他們這么做是為了人民,但更多的卻是找個借口。最典型,‘努爾哈赤伐明七大恨’
那種大會,哪怕一萬人的會場,只要不說話,將軍的訓詞還是可傳蠻遠的。其中還一關(guān)鍵因素,每個小部隊的官,基本上站前面,以便保證將軍安全,也可聽訓話,再作傳達也是可能的。但為什么又要萬人戰(zhàn)動員呢?那是為鼓舞士氣。這人啦,在孤立時,對于戰(zhàn)爭是恐懼的,只有經(jīng)過上萬人集會才有膽量。他覺得這么多人,誰能勝我。這就叫雄心壯志。
但是真正的幾萬人都能聽得到,那是電視上面演的。 實際上不是那樣的,很多話只講給小部分人聽。人稍多點,皇帝或統(tǒng)帥不會自己吼,太不體面了,是靠傳令官之類的代吼。人再多點,復雜指令要靠一級級官員往下傳話,指令簡單的,就靠旗,靠鼓或傳令人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