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鳳魚”船主楊清福。
老宋家河鮮館老板宋彬。
周科和他的漁船作了最后的合影。本欄圖片均由記者萬難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fā)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tài)環(huán)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要探索出一條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新路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前段時間,江北區(qū)啟動了非法餐飲船污染兩江整治行動,并加快推進江岸生態(tài)修復工程建設。
江北區(qū)采取調查走訪、宣傳引導、政策激勵等方式,動員轄區(qū)40艘非法餐飲船船主自愿轉岸經營,不僅發(fā)放轉岸經營獎勵,還為其今后營生出謀劃策。因此,在整治過程中,得到船主們的充分理解與大力支持,先后有39艘餐飲船簽約接受拆解。
這些船主為何如此爽快,他們將來又有什么打算?5月12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三個船主的棄船上岸的故事。
“清水鳳魚”船主楊清福——簽約上岸第一人
“將來水都污染完了,子孫還能喝什么?”
漁民楊清福有一個夢想:不用以船為家,而要上岸安家。
今年51歲的楊清福是銅梁區(qū)舊縣街道石硯村人,十幾歲就跟著父輩靠打漁為生,成家后又帶著妻兒“以船為家”。2007年,見主城嘉陵江忠恕沱一帶興起了江上餐飲生意,他便花5萬元買了艘躉船并將其改成餐飲船,賣起了自己捕獲的野生魚,取名“清水鳳魚”。
“我們的餐飲船辦不到經營手續(xù),但看到其他船上吃魚的人非常多,心想著自己能開幾年就開幾年,便這樣開張了。“楊清福說,船上不通水電,他就從岸邊人戶家接來水和電,船上沒有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和廁所垃圾只有直排江中。
楊清福的餐飲生意一天天火爆,后來,他又投入30多萬元將船擴成兩層,可同時接待上百名客人就餐。
江上餐飲生意雖好,但楊清福除了擔心生意被政府取締外,還隨時要應對大風大浪的襲擊,“以前有次一陣大風吹來,差點把我們連人帶席子吹進江。后來換大船了,一個大浪打過來,整個船身直搖,我生怕翻船,家破人亡。”談起往事,楊清福仍心有余悸,“所以,上岸安家,便成了我這些年的夢想。”
2013年,楊清福在江北某小區(qū)買了一套商品房。他把房子簡單裝修后,趕緊帶著家人住了進去,結束了十幾年以船為家的生活。
“野生魚一年比一年少,特別是禁漁期實施后,漁民不能出江捕魚,我們的生意也越發(fā)不好做了。”楊清福說,禁漁期的4個月里,他只有從西三街水產市場采購魚來賣。然而,沒有了野生魚這個“賣點”,生意和利潤都大大縮水。
他的另一個擔心也很快來了——上個月,江北區(qū)政府出臺禁令:取締兩江上的所有非法餐飲船,凡是在5月15日之前簽訂船舶拆解協議的,可獲得20-40萬元的轉岸經營獎勵。
楊清福輾轉反側,徹夜難眠:“雖早知這天會降臨,但仍心有不甘。不經營餐飲船,我一家人的出路在哪里?”
第一次被政府約談后,楊清福癡癡地盯著江水發(fā)呆,妻子也陪在身旁“不開腔”。冷靜地思考了幾天,他終于想通了:“人就像魚兒一樣,離開水就不能活。我們做這生意的確對江水造成了污染,如果大家都不保護母親河,將來水都污染完了,子孫還能喝什么?”
4月18日,楊清福第一個簽訂了船舶拆解協議,獲得25萬元轉岸經營獎勵。
楊清福所擔心的上岸后的從業(yè)問題,政府也在積極為他出謀劃策。在大石壩街道的幫助下,目前,楊清福正在比較幾家門面,不久以后,一個全新的“清水鳳魚”將開門迎客。
“老宋家小漁船”船主宋彬——轉岸經營第一人
“我搶占了先機,現在新店的營業(yè)額是以前的3倍。”
在嘉陵江邊的招商江灣城臨街廣場,有一家網紅魚店——“老宋家河鮮館”。這里正對著網紅景點李子壩輕軌站,就餐客人可一睹輕軌穿樓而過的奇景。每到用餐高峰時段,這里生意非常火爆,常常一桌難求。
在這里不遠處的相國寺碼頭邊,曾停著一艘網紅餐飲船——“老宋家小船魚”。這艘船有3層共700多平方米,是這兒經營規(guī)模最大的餐飲船,來此吃魚的游客也非常多。
這兩家餐飲店的老板,是同一個人——今年45歲的江北漁民宋彬,他也是此次被取締的非法餐飲船船主中,第一個成功轉岸經營的人。
10年前,宋彬花5萬元買了一艘躉船,在相國寺碼頭經營起了“老宋家小船魚”。后來,他將船從40平方米擴大至700多平方米,先后花了上百萬元。
“我從小在江北長大,明白保護江河的道理。“宋彬在擴建餐飲船時,特意添裝了油水分離裝置、整體廁所等,將餐廚垃圾和廁所垃圾轉岸處理。平時發(fā)現客人向江中拋灑雜物,他還會及時上前制止。
2016年底,得知中央環(huán)保組來重慶督查時發(fā)現了非法餐飲船存在污染兩江的問題,宋彬就意識到,非法餐飲船勢必被取締。
“非法餐飲船要取締,我們被動抗拒是徒勞的,不如主動去搶占先機。”宋彬立即上岸物色招商江灣城的當街門面,于2016年11月簽下廣場上的一棟三層小樓。2017年4月9日,宋彬的“老宋家河鮮館”隆重開業(yè),“老宋家小船魚”正式停業(yè)。
上個月,江北區(qū)正式啟動了非法餐飲船整治行動,宋彬作為相國寺碼頭首個簽約人,不僅同意政府拆解“老宋家小船魚”,還發(fā)動其他船主配合政府的行動。
“我的船裝修花了上百萬元,轉岸經營獎勵及廢鐵收入才50多萬元,看似這筆賬不對等。不過,我們的船畢竟是非法的,我又搶占了上岸經營的先機,其實并不虧!”宋彬介紹,目前,“老宋家河鮮館”的月營業(yè)額達40萬元,是“老宋家小船魚”營業(yè)額的3倍。
宋彬說:“不管岸上岸下,只要你經營誠信、有好味道、巧于創(chuàng)新,就留得住老顧客,可以賺大錢。”最近幾天,他還向餐飲船主們拋出了橄欖枝,愿意高薪誠聘大家到店里就業(yè)。
“胖娃野生魚”船主周科——老店上岸開辟新市場
“政府為我們考慮得這么周到,沒理由不簽!”
娃娃臉、中等個子、身材微胖,40歲的周科從“胖娃野生魚”走出來,習慣性地把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熱情地和前來采訪的記者握了握手:“多虧政府志愿者幫我搬走了大型家具。你看,三層樓基本上都搬空了!”
在他身后的“胖娃野生魚”里,幾位工人正著手拆解船體。在船上站了一會,周科的眼神里飽含滿滿不舍之情。突然,他拿出手機對工人們說:“莫急,讓我先和船合個影!”
2006年,家住江北城街道的周科“農轉非”時,買了艘報廢的輪渡船改裝成餐飲船,在江北嘴做起了水上餐飲生意。2012年,見生意非常好,利潤也相當可觀,他又花80萬元新買了一艘餐飲船,面積600平方米。
周科的做魚廚藝非常好,加之為人熱情和善,回頭客特別多。生意好的年份,他的營業(yè)額超300萬元,利潤不下80萬元。
“其實,江北區(qū)要取締非法餐飲船的消息,我早有耳聞,也深知我們的船是非法的,確實污染了環(huán)境,影響了生態(tài)治理。”周科坦言,“不過,這畢竟是我們的生路,我們希望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
關于上岸經營,周科也考慮了多年,特別是每當江水潮起潮落,他要冒著風雨去移船的時候;特別是每當夜里遇到暴風雨,他要起床去查看船上人員是否安全的時候……
“上岸,其實是一種解脫。”不過,周科的顧慮也很多,一方面,他的家庭負擔很重,上有患重病的二老,下有年幼的兩個孩子,他生意的成敗直接關乎家庭命運。另一方面,他從來沒有岸上經營經驗,加之門面租金投入大,萬一生意不好怎么辦?
這一次,隨著江北區(qū)取締所有非法餐飲船的消息傳來,江北城街道志愿者也給周科送來了好消息:“胖娃野生魚”若自愿轉岸經營,政府有40萬元獎勵;搬家如果有困難,志愿者會義務幫忙;如果租門面有難度,政府可出面協調……
于是,周科下定了決心,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船舶拆解協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們確實污染了環(huán)境,政府又為我們考慮得這么周到,沒理由不簽。”
記者臨走時,周科又熱情地發(fā)出邀請:“政府幫我在江北嘴桂花街談了一個門面,也有400多個平方,對方優(yōu)先租給了我。接下來的新店,我‘胖娃魚府’的老滋味不會變,歡迎大家到時來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