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崇雁的愛心之路始于2000年,那時她還在英國。一次偶然的機(jī)會,湯崇雁在網(wǎng)上結(jié)識了一位陜西戶縣農(nóng)村教師,并通過他幫助了幾個當(dāng)?shù)氐呢毨Ш⒆印?007年,湯崇雁帶著家人來到陜西,探望自己資助的孩子們,眼前景象讓她震驚。
“破破爛爛的房子,里面空空蕩蕩,只有光禿禿的一張炕。為了歡迎我們,他們從臟兮兮的瓦罐里挖了一勺肥油……”湯崇雁說,那時候她才真正意識到,只要自己少買一件衣服、一件首飾,哪怕是少出去吃一頓飯,就能改變一個孩子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命運(yùn),讓他們重燃生活的希望。
此后湯崇雁徹底告別“闊太太”的生活,開始對自己和家人摳門。買東西總是直奔小商品市場,還要砍價;女兒燕妮的碎屏手機(jī)用了好幾年,直到出國上大學(xué)才換了新的;兒子杰克一直穿別人的舊羽絨服,長到16歲才買了第一件新的。2017年情人節(jié),湯崇雁破例帶她的英國丈夫約翰出去吃大餐——50元買了兩碗麻辣燙。有人問她,為何要這么省,她總是淡淡地說,自己不是不舍得花錢,只是想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為此,她把每年家用省下的零錢,全用于捐款。全家人原計劃外出旅游的錢,也被她扣了下來,用來捐資助學(xué)。
在湯崇雁的帶動下,她的家人和朋友也紛紛加入公益隊伍。
“以前我們在一起聊的是衣服、包包,見了面就是吃吃喝喝,現(xiàn)在再也沒那個閑情逸致了,她沒有時間,也舍不得錢。”欒欒也是湯崇雁早年在網(wǎng)絡(luò)聊天室認(rèn)識的朋友,一直在美國生活。欒欒每年有一個多月的假期回國探親,每次回國,老家在東北的她都要抽出一兩周時間到蘇州,幫湯崇雁打下手。即使在美國,她也常常隔著太平洋為國內(nèi)的公益活動牽線搭橋。
在兒子心目中,媽媽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她一直都希望別人能更好地生活”。這么多年來,他和姐姐也都很理解媽媽,在他們心目中,媽媽是最親最值得敬佩的人。
編輯點(diǎn)評
公益路上,她從原來的一個人,漸漸變成一家人,再到有一大群人跟隨。湯崇雁的人生因為慈善事業(yè)而變得與眾不同、熠熠生輝,兒女們也因為媽媽的愛心而變得更加胸懷廣博。她就像一團(tuán)火,照亮和點(diǎn)燃了一顆顆愛心。我相信,每個受過幫助的家庭、每個受過資助的學(xué)子,已在心中種下愛的星火,將來的某一天必將迸發(fā)出無窮的能量,在遼闊天地間點(diǎn)燃更多愛心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