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jié){夫妻》
多年前,因為一次事故,李炳倩家變得一貧如洗。為了供養(yǎng)兒子上學,夫妻倆在亳州二中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在路邊修自行車。
“修車子掙不了多少錢,還得交房租,兒子上初二時學費都交不起,最后學校給免了一部分,兒子才順利完成學業(yè)。我們一家人很感激學校。”李炳倩說。
后來,兒子考入大學,家里經(jīng)濟負擔更重了。李炳倩夫妻又在校門外搭了一間簡易棚賣起了豆?jié){,補貼家用。
賣豆?jié){的生意不錯,每天能賣掉好幾百杯豆?jié){,李炳倩家的經(jīng)濟條件也漸漸好了起來。
有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來買豆?jié){,李炳倩夫妻就不收錢,一來二往,這些學生卻不好意思來買豆?jié){了。
連續(xù)好幾天不見這些學生的影子,李炳倩心想:他們不來,那我就主動把豆?jié){送過去。轉念又一想,如果只給幾個學生送,影響不大好,干脆專門給高三學生送吧,每人一杯。
亳州二中高三年級共有43個班級,如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喝到一杯豆?jié){呢?李炳倩和妻子的豆?jié){攤,只有他們倆忙前忙后,人力有限。于是,他決定一天一個班級,輪流送。為了多做六七十杯豆?jié){,夫妻倆每天凌晨兩點就起床干活。
算準時間,上午課間休息快到了,李炳倩便搬著豆?jié){箱子上樓,將一杯一杯熱豆?jié){送到學生們的手上、課桌上,盡量不打擾他們學習。
亳州二中的一名往屆畢業(yè)生王浩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一幕。當時,他正在寫作業(yè),突然桌角多了一杯豆?jié){,他很詫異地抬頭一看,是李炳倩。李炳倩笑呵呵地對他說:“孩子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父母供養(yǎng)你上學不容易。”
“一杯豆?jié){雖小,可放在手中卻倍感溫暖。”王浩說。
李炳倩夫妻長時間在校外賣豆?jié){,聽聞有些學生家庭貧困,但學習卻很刻苦。他們會多方打聽貧困學生的消息,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或多或少給予一些資助。
“我們窮過,知道那種滋味兒。但是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安心讀書。”李炳倩說。
“生意雖然很小,但和做人一樣,只要心存善念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我永遠也忘不掉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會竭盡所能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豆?jié){不值錢,人心值錢!”李炳倩夫婦告誡正在念大學的兒子,人不能忘本,永遠要心存善念。
有人說,“他們自己賣豆?jié){為生,卻免費送給學生喝,這是從牙縫里省錢去幫助別人。”確實,李炳倩夫妻倆物質上不算富裕,精神上卻十分富有。因為他們有一顆淳樸善良的心,并且竭盡所能地發(fā)光發(fā)熱,只為多溫暖哪怕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