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今年剛滿28歲,是江西新余一名通訊工人,在一次騎行環(huán)游川藏線的時候,他萌生了守護凈土的決心。從4月底至今,林鵬已在川藏線上整整撿了兩個月垃圾,當記者問他為何要做這件事時,林鵬表示一方面是專門為環(huán)保而走,另一方面曾經(jīng)騎單車環(huán)游,遇到好多好心人給予了他很多幫助,也希望通過這件事做回饋。林鵬徒步川藏線撿拾垃圾的事跡,在微博上也引起無數(shù)網(wǎng)友熱議,很多網(wǎng)友表示愛護環(huán)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支持林鵬的環(huán)保行動。
一輛二手三輪車
一雙手套,一把火鉗
每天徒步20多公里……
從4月底到現(xiàn)在
江西小伙林鵬已在川藏線上 整整撿了兩個月垃圾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出發(fā)時
他還是個白凈的小伙
如今
已成為母親口中的“黑炭”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但這一路
他卻越走越堅定
因為一路的見聞
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因為“總要有人站出來
做一些什么
讓后代也能看到這些美景”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你能想象嗎?這就是以美景著稱的川藏線,圖片來自林鵬
“最美的風景,是你的心。”
這是林鵬的口號,也是他的初心
我們愿成為他的追隨者
你愿意一起呼吁嗎?
每天徒步20公里
為了后代也能看到今天的美景
林鵬今年剛滿28歲,是江西新余一名通訊工人,平時的他熱愛旅游。也正是在一次騎行環(huán)游川藏線的時候,他萌生了守護凈土的決心。
當記者問他為何要做這件事時,林鵬回答道:“一方面是看到很多漂亮地方被污染,我就一直想到說要不要走一趟,專門為環(huán)保而走。還一個就是之前騎單車環(huán)游,遇到好多好心人給予我很多幫助,也希望通過這件事做回饋。”
他說:“我上次在珠峰大本營周邊看到,垃圾真的非常多,路面上、河溝里都是垃圾,讓我內(nèi)心覺得十分難受。”
4月底,林鵬從四川雅安出發(fā),兩個月的時間里,不論風雨,他靠著一輛二手三輪車,一雙手套,一把火鉗,平均每天徒步20多公里,撿六七蛇皮袋垃圾。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五月上旬的川藏線氣溫低,氣候也變化多端。林鵬有一日連遇三場冰雹,路面也被積雪覆蓋。他們一行三人推著將近一百多斤的三輪車,靠人力艱難地前行著。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但這些前行路上的艱辛,都比不上所見所聞給他的震撼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清清的河水里,盡是游客留下的垃圾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遠處,是藍天白云,近處,是人類留下的方便食品包裝、塑料瓶、塑料袋……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這些都讓林鵬難受,也讓他不解
他在微博里寫:“我發(fā)現(xiàn)我之前的想法是錯的。我一直以為川藏垃圾多是因為垃圾桶太少,多放幾個垃圾桶,游客有地方扔垃圾了,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自然就少了。這還是處于旅游風景區(qū),沒幾百米就有一個垃圾箱,而且就在附近十米就有一個,但事實卻如圖所示。”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也許正如他的三輪車標語上寫的那樣,最美的凈土,是人的心
林鵬博文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他清潔著環(huán)境,也改變著人心
兩個多月來,林鵬每天撿拾垃圾,改變的,不只是腳下一點點干凈起來的川藏線,也改變著很多人
母親說,她原本不理解,現(xiàn)在很理解,支持兒子
越來越多的路人、驢友加入他,和他一同行動、倡議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撿拾到的垃圾,林鵬會采用兩種方式處理:裝載在三輪車上,運送到最近的垃圾站;三輪車裝載不下的,只能通過沿途攔車,請好心的自駕游客帶到垃圾站去。
雖然常常因為垃圾太臟或者車上沒地方遭到拒絕,但也有很多游客,愿意加入林鵬的環(huán)保行動。
圖片來源:北青網(wǎng)
林鵬徒步川藏線撿拾垃圾的事跡,在微博上也引起無數(shù)網(wǎng)友熱議:
@迷彩的格調(diào)你的味道:有人隨意在扔,有人卻在用心在撿!
@孤館良文:看著心疼,但也讓人反思,中國的美好進步需要每一個人負起責任。
@被框住的小強:很暖,希望能喚醒大家的自我約束,還一個美麗的大自然。
@憐七沫:他把我想干的事情都干了,加油,平安。
@劉小珮是四好兒童:川藏線真的很美,希望去過的每一個人都要愛護環(huán)境好嗎。
守護凈土,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28歲的林鵬,走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盡管這個季節(jié),每天行走在川藏線的“驢友”不在少數(shù)。但像他這一款的,著實罕見:一輛二手三輪車,一把火鉗,一個個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讓他成了川藏線上最拉風的少年。
改變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
比如從隨手撿起身邊的垃圾
這件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