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梨視頻 發(fā)布了一則視頻“MMA俱樂部的格斗孤兒:不打拳只能回老家吃洋芋”,講述成都恩波格斗俱樂部收養(yǎng)400余名孤兒進行格斗訓練,視頻拍攝的兩名14歲孩子參加某商業(yè)表演賽在鐵籠中進行格斗的現(xiàn)場畫面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截至目前 ,該視頻的播放量已經(jīng)達到了1240萬次。視頻發(fā)布后,這群“格斗孤兒”被卷入了輿論的風暴,輿論多傾向指責該俱樂部利用這些孩子牟利,媒體的高度關注促使當?shù)鼐浇槿胝{查。8月16日,來自涼山州越西縣的12名孩子全部被帶回家,然而這樣的處理結果并沒有使公眾接受,“阿杰被強行按手印,哭成淚人不愿離開”等視頻的發(fā)布又一次引起了輿論討論的高潮,公眾普遍認為要繼續(xù)保持對于這些孩子的關注和幫扶,遣送回家并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現(xiàn)狀。截止至目前,微博話題#格斗孤兒#超5800萬閱讀量,有關“格斗孤兒”的新聞報道已有946篇。
(圖片來源:王志安 微信公眾號)
【網(wǎng)友熱評】
網(wǎng)友對于“格斗孤兒”一事呈現(xiàn)出兩種對立的意見,一部分網(wǎng)友認為孩子這么小年紀就要進行這樣殘酷的訓練缺乏教育會成為社會隱患,另一部分網(wǎng)友則認為練習格斗或許是他們擺脫貧窮走出涼山的唯一出路,應尊重孩子的意愿。
1.素質教育的缺失恐成社會隱患
@Gologle:收養(yǎng)?這些孩子缺乏學校的教育,就靠拳頭,以后有幾個能出成績,不能出成績,又流落社會,就是社會巨大隱患。
@flyandsailbest:你認定他們只會在田間地頭勞作么???難道他們不會憑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你聽過沒有?誰要是想反駁的,先把自己家孩子退學,然后去學打拳去。
2.應尊重孩子留下繼續(xù)練習格斗的意愿
@sulphy潔璇:孩子們能有吃有喝有住的長大,到齡還可以當兵,加上一身本領還可能是特種兵,進入大家庭,這樣比留在山里沒人養(yǎng)不知道吃什么長大,可能還變成犯罪分子好太多了。
@關度:只要這些孩子是自愿的,沒有被惡意欺辱,在拳館的吃住條件遠遠好于在山里,那就支持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存狀況。至于有沒有人靠他們賺錢,那不是重點。法律不一定是絕對公平的,合法與違法之間是有灰色地帶的。
@LULULUCY:十幾歲正是學本領的時候,能學一技之長是很重要的,這么多貧困地區(qū)小朋友投身體育事業(yè),給吃給住還教本事,對國內形成更完善的職業(yè)拳擊賽制也很有促進作用。哪怕以后不打比賽,考個證,去健身房教泰拳也是可以養(yǎng)家糊口的啊。
3.希望對這些格斗孤兒保持關注
@林嶼沐歌:王局,你已經(jīng)做到很好了,希望接下來你能保持和幾個孩子的聯(lián)系。對比他們的人生,拍成紀錄片,也許這樣才能最直觀的沖擊和改變人們的思維和政府的決策。也希望在他們真正絕望時至少我們能聯(lián)系到他們幫助他們脫離阿壩州的深淵。
@我是一顆小檸檬小檸檬:看到報道和相關的視頻,眼淚都不知道流了多少。真的太痛心,太心酸了。明明是一群有夢想的孩子,卻被生生的泯滅了,真的真的真的希望這些涼山的孩子們還能重新返回恩波格斗,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就算偷偷跑回來也是可以的,希望后續(xù)能繼續(xù)報道,會時刻關注的。
4.政府職能的缺失才是最大問題
@有為青年2008qian2008:當?shù)孛裾块T不知道有這么多孤兒嗎?這么小的孩子應該是政府安排在福利院里讀書接受文化教育!!!
@楊泊捱:我希望大家不要罵媒體和當初批判恩波的人了,追根溯源這個悲劇的發(fā)生還是當?shù)卣腻e。我不知道當?shù)卣菫榱苏冞是面子,但肯定是為了自己所以一刀切斷了孩子的未來。冤有頭債有主,雖然媒體和網(wǎng)友有責任,但不能替政府擋了槍。
@HAO-OHA東:400人以后有幾人能成才?還有小孩要是受傷了,俱樂部能這么好心養(yǎng)一輩子?這個問題更應該質問政府部門,未成年人在沒有成年人的保護下,是可以這樣“用”的嗎?保障他們9年義務教育的錢呢?
【媒體觀點】
1.義務教育不可被弱化
法制日報發(fā)布評論文《“格斗孤兒”事件持續(xù)發(fā)酵社會熱議大量時間練拳是否利于孩子成長,專家:任何機構都不能弱化義務教育》,文中多名教育專家均表示首先要保證孩子的基本素質教育,“所謂義務教育,就是接受國民的基本素質教育,不接受這個基本的教育,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這其中有國家的責任也有監(jiān)護人的責任,任何機構和個人都沒有理由來弱化國民基本教育,弱化義務教育”。
2.俱樂部的“收養(yǎng)”不合法律規(guī)范
法制網(wǎng)發(fā)布評論文《“鐵籠中的格斗”不能沖擊法治鐵籠》,認為根據(jù)我國收養(yǎng)法的嚴格規(guī)定,“這家以經(jīng)營、牟利為目的的格斗俱樂部不具備收養(yǎng)孩子的資質和條件,大批量‘收養(yǎng)’未成年人已經(jīng)在事實上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
3.解決問題手段欠妥
澎湃新聞發(fā)文《深觀察|“格斗孤兒”被遣返之后就前途光明了嗎?》,評論員在文中表示,這些格斗孤兒返鄉(xiāng)后的出路仍然渺茫,“我絕不是主張社會應該對‘格斗孤兒’和打黑工的少年聽之任之。但是在設計解決方案時,我們不能有‘何不食肉糜’的想法,而應該認清現(xiàn)實的困境。發(fā)現(xiàn)他們、幫助他們,絕不能止于讓他們從我們眼前消失”。“我們必須考慮,在此時此刻,什么樣的道路對他們最有利。這是一個難題,但至少要多聽聽孩子們自己的心聲。這需要各方面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考慮,而不只是彌補程序上的漏洞,手段不能壓倒目的。”
鳳凰網(wǎng)評論文《哭著被拽走,這不是解救孤兒只是解決丑聞》認為,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當?shù)卣块T并沒有給公眾明晰的答案,在輿論的壓力下,孤兒最終被遣返回家。“就目前的信息,在我看來,俱樂部提供了一條比我們常規(guī)印象中好得多的路,它承擔起了一部分社會責任,甚至做出了一些本該是相關職能部門做的工作。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監(jiān)督、保證孩子在俱樂部里不受虐待、權益不受侵犯,而不是違背其意愿,一刀切地把孩子與俱樂部隔離。”
4.國家兒童福利體系才是根治之法
中國青年報《如果不去打拳,“格斗孤兒”有沒有更好的出路》一文認為“當然,涼山州的孤兒總數(shù)超過2.5萬,即便恩波沒有任何問題,一個慈善組織可以解救的孩子也很少。這些孤兒最終值得仰仗的,還是我們國家的兒童福利體系”。國家的及時、全面介入非常重要,但是恩波的這種行為不能被一棒子打死,其經(jīng)驗應該被納入考量之中。
【輿情總結】
短視頻自媒體梨視頻與新京報《局面》欄目等媒體對于“格斗孤兒”的報道、拍攝引起了公眾對于這一群體的關注,網(wǎng)友針對如何妥善安置這些孤兒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在網(wǎng)絡上形成了激烈的討論。自7月20日至今,“格斗孤兒”事件已曝光近一個月的時間,然而相關政府部門并沒有給公眾詳細準確的回應,只是采用了將孩子送回家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案,進而引發(fā)了公眾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