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本該用作給經濟困難家庭改善住房條件的廉租房補貼,竟被一些人惡意套取,挪作他用。比如,上海楊浦區(qū)就在大調研中發(fā)現以下問題:“一房多租,重疊獲取補貼”“沒有實際租賃,套取補貼”。
鳳城三村一戶14.9平方米的房屋同期租賃給了2戶廉租戶,2017年房東獲取2戶的租金補貼共計4.95萬元。市光二村一戶68.98平方米的房屋同時租賃給2戶廉租家庭,房東獲取2戶的租金補貼共計5.4萬元。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區(qū)也不同程度存在,為此,上海市審計局邊走訪邊調研,通過梳理“問題清單”,發(fā)現有三方面情況尤其值得注意。
一是存在“一房多租、重疊獲取補貼”的問題。市審計局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閔行、青浦等區(qū)存在通過“一房多租”,致使房東獲得的租金補貼合計高于合同約定的房租,或者遠高于同期市場租金等異常。
二是存在“沒有實際租賃,套取補貼”的現象。街道負責救助工作的同志反映,有的廉租戶也是想把租金補貼用于生活補貼,所以就想著法子去辦理租賃合同。如是乎有房屋租賃中介從中“嗅”出有利可圖,就搞實際不存在的“拼租”。中介、廉租戶、房東聯手,待獲取租金補貼后,由房東按照約定的進行分成。很多廉租戶都是與親戚、朋友簽訂租賃協議,這就更加存在套取補貼的便利。
三是存在“沒有辦法辦理租賃合同,造成應保未保”的弊端。區(qū)住房保障中心的同志介紹說,目前申請租金補貼的家庭需要先簽訂好租賃合同、完成合同登記備案,才能與其他材料一齊提交申請。但是也確實存在個別家庭一時辦不到租賃合同,只能“放棄”。
比如:有的高齡、行動不便的老人,無法辦理相關租賃合同。這讓區(qū)住房保障中心的同志很犯難,租金補貼需要“?顚S”,如果沒有租賃合同,就更難把握了。居委會等也不好幫助其辦理,就必然存在“應保未保”的弊端。
廉租房補貼被惡意套取,實在令人痛心,是政策有漏洞嗎?非也。目前本市廉租住房保障實行租金配租與實物配租兩種方式,現階段以租金補貼為主。資金并不直接發(fā)放到廉租對象手中,而是通過層層制度設計,保證租房家庭“?顚S”。
那為何還會出現上述情況?原來,是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調研中,楊浦區(qū)住房保障中心介紹說,由于廉租房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未與房產交易中心的房屋租賃備案信息關聯,以致出現同一間房同期出租給多戶保障對象。區(qū)審計局表示,這種情況在過去的審計中也發(fā)現過,但因調查取證手段有限等因素,難以充分揭示并遏制。在此基礎上,市審計局結合保障住房審計在全市范圍內展開走訪了解,發(fā)現類似楊浦區(qū)這種租金配租方式在其他區(qū)也存在。
如何杜絕此類情況呢?市審計局建議給管理系統(tǒng)加個“補丁”。一是加強政務信息共享,如將房產交易中心的租賃備案信息引入廉租房管理信息系統(tǒng),對保障對象租賃備案信息的時效性與重復情況進行預警。二是對于高齡老人等沒有辦法及時辦理租賃合同的特殊弱勢群體,由居委會或社區(qū)幫助證明,替代租賃合同。比如,由養(yǎng)老院出示證明,將補貼用于支付入院的老人床位費等。三是進一步完善廉租復核機制,在每三年一次的資格復查基礎上,街鎮(zhèn)對廉租房申請家庭的實際入住情況、財產收入等進行不定期抽查,防范故意轉移資產來享受租金補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