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活動 > 正文

抵制中國貨,印度要打響“經濟獨立戰(zhàn)爭”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印度極端民族主義者一直將中國作為他們眼中最大的排擠對象,對“中國制造”口誅筆伐,中印貿易逆差則被他們描述為中國向印度的“經濟侵略”。

\

印度“本土覺醒”智庫的活動

\

印度“本土覺醒”智庫負責人奧伽

10月29日,一家與執(zhí)政黨印度人民黨聯(lián)系密切的經濟政策智庫“本土覺醒”(Swadeshi Jagran Manch)在新德里組織了號稱10萬人的“抵制中國貨”游行,該組織的負責人奧伽向媒體表示,他們的抵制運動是印度的“第二次經濟獨立戰(zhàn)爭”(第一次經濟獨立戰(zhàn)爭指當年印度抗英時期抵制英國產品)。

印度這種利用極端民族主義的情緒,蠱惑一些底層民眾的行為并不罕見。為什么“中國制造”如今覆蓋印度大多數地區(qū),大多數人群?其實大部分印度人心里很清楚,問題出在印度人自己身上,尤其是那些在大街上游手好閑卻喜歡鼓動民族主義的年輕人。

在印度的地鐵,火車車廂里,很容易看到印度乘客都在低頭玩著自己的手機。而這些手機的牌子,絕大多數屬于小米、華為、聯(lián)想、OPPO、Vivo等中國品牌。這是“中國制造”在印度迅速占領市場的一個典型案例。

\

中國手機制造商們在短短的兩年內,迅速占領了印度市場。今年第三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剛剛超過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而中國手機品牌占據了印度市場超過50%的份額,其中小米、OPPO、Vivo、聯(lián)想分別排在銷售量的第2到第5名。小米甚至極有可能在未來的第四季度,超越三星的領先位置,坐上印度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

與中國品牌高歌猛進相對應的是,印度本土品牌如今全線潰敗。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印度本地廠商所占市場份額從兩年前的54%下降到了現(xiàn)在的20%左右。

\

中國制造的產品不僅在手機領域大舉占領印度市場,而且在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太陽能光板、玩具、日用品等多個行業(yè)都全面超越了印度本土廠商!队《冉掏綀蟆吩l(fā)表題為《印度諸神,中國制造》的文章,稱在印度教的重大節(jié)日(比如“排燈節(jié)”)期間,市場上銷售的宗教性產品,諸如神像、燈具、熏香、煙花等,幾乎都是產自中國。

“排燈節(jié)”是印度最大的節(jié)日之一,其重要性相當于中國的春節(jié)。“排燈節(jié)”前,印度家家戶戶都要在窗內窗外掛上彩燈。今年印度“排燈節(jié)”來臨之前,在離印度首都新德里不遠的城市諾伊達,一家禮品店的店主嘆息,“印度制造的燈籠成本是中國的2倍,顧客根本不愿意去買。”

而該店所售的裝飾燈具等都是“中國制造”。近年來印度在“排燈節(jié)”前抵制中國商品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美國媒體表示,印度對中國產品的抵制正在升級,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莫迪所推動的“印度制造”并沒有取得成功。

\

印度廣告牌上挑釁性的話語

美國彭博社報道,雙向貿易統(tǒng)計更能說明這個故事。過去十年,印度與中國貿易逆差激增,在2016年達到490億美元,中國制造業(yè)的優(yōu)勢讓“印度制造”難以對抗。

印度《經濟時報》的報道說,2016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將近720億美元,其中印度進口中國產品超過613億美元,而出口產品則只有102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511億美元。

一些印度學者將巨大貿易逆差的原因歸咎為中國沒有向印度開放足夠的市場。但更多觀察家認為,這樣的貿易逆差局面源于印度制造業(yè)的全面落后。印度媒體《石英》網站總結了7大原因,指出印度制造業(yè)在生產規(guī)模、工人的生產率、勞工法、交通、電力、官僚體系、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都無法與中國企業(yè)直接抗衡。

另一些人認為,即使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印度制造業(yè)都未必能夠享受到“人口紅利”的優(yōu)勢。與中國相比,印度缺乏技術熟練型工人,人力資源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對照中國制造業(yè)正在大規(guī)模進行自動化、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事實,一旦中國制造業(yè)實現(xiàn)全面升級,那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將更不具備優(yōu)勢。

\

一家中國手機電池龍頭企業(yè)在新德里郊區(qū)的“諾伊達工業(yè)園區(qū)”投資建廠,該企業(yè)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員工年輕人比較多,勞動力池大,但熟練程度太差了,跟中國工人沒法比。在印度,我們需要1到2個月的時間,培訓出一個可用的工人,相當于國內5到6天培訓出來的工人的技術水平。”

“而且,印度工人成本低只是暫時的,中國國內部門目前為客戶供應電池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是70%左右,一旦實現(xiàn)全部自動化,印度的勞動力優(yōu)勢就不復存在了。”可以說,印度本身已經面臨智能化制造帶來的危機。

所以,這種抵制運動難有效果。一位兼職導游的印度大學生說:“印度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提升‘印度制造’的競爭力,而不該拒絕外來的競爭者。”(石江月原創(chuà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