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項目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行。 “我從來都認為,給予算不了什么,接受才是最大的美德。”適逢“云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項目迎來十周年,作為“云中”發(fā)起人,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在“云中情歌”主題音樂會上致辭時有感而發(fā)。
“云中”十年如一日,助推民族文化傳承、發(fā)展不止步
2011年,本著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追尋,趙燕發(fā)起了“云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活動,通過展覽展示、舞臺表演、沉浸式體驗等形式,持續(xù)挖掘、傳承與推廣散落在中國大地即將消逝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趙燕強調,“云中精神”就是要幫助民族文化守護者解決未來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給予他們自信以及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賦予他們生存發(fā)展的能力,從而推動本民族的發(fā)展。
今年的“云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項目內(nèi)容分為“共情•聯(lián)接”主題藝術展、互動體驗,以及“云中情歌”十年回顧主題音樂會。作為“云中”系列重頭戲之一的音樂會,于今年12月4日至13日在華熙集團旗下北京時代美術館上演。每年,“云中”公益團隊都會跋山涉水,深入我國不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挖掘當?shù)孛褡逦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并邀請傳承人來到北京的舞臺,一方面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進行重新包裝,讓其更貼近年輕人的審美模式和精神需求,一方面也保留原生態(tài)藝術表演最原汁原味的風貌,帶來最直接的感動,從而讓更多人了解、認可原生態(tài)藝術,讓傳統(tǒng)民族文化傳承人更好地走出家園、走向市場。
2020年是“云中”系列十周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后,今年的活動能如期舉辦,更顯得難能可貴。趙燕在“云中”音樂會上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全球都在面臨人類社會共同遭遇的苦難,我們也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做‘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面對挑戰(zhàn),如何渡過這場危機,讓我們有了更深遠的思考。”
以“情”共振,獲取對未來的勇氣
“面對危機、挑戰(zhàn),生活還得繼續(xù),唯有一個‘情’字,能聯(lián)接大家。”趙燕提到,“疫情阻斷了交通,阻斷了人們的交往,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是阻斷不了的。”這也是為何在疫情之下,華熙云中團隊突破千難萬阻,堅持以線下音樂會形式,實現(xiàn)民族文化傳承人與公眾的一次團聚。
雖然得益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各種信息都可通過線上方式獲得,但在趙燕看來,人與人之間的共情連接點,有時仍需要面對面去溝通。她補充說:“唯有個體融入群體當中,個體獲得了面對未來的希望,群體也才能找到希望,唯有大家凝心聚力,才能發(fā)生共振;而當人類在面對大的危機和災難時,共情、共振就更為重要,也更能凝聚起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和勇氣。”
“云中”足跡遍布全國50個城市,十年11萬公里印證守護非遺決心
十年間,從“云中牧歌”、“云中山歌”、“云中藏歌”、“云中蜀歌”、“云中滇歌”,到“云中兒歌”、“云中漁歌”、“云中鄉(xiāng)歌”“云中家歌”,再到今年的“云中情歌”,“云中”系列主題活動已幫助來自30個民族的186位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走向國內(nèi)外市場,從而推動該民族的文化、藝術發(fā)展。
十年間,“云中”足跡遍布祖國大地,深入西藏、四川、遼寧、內(nèi)蒙古等50個城市的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十年間,“云中”公益團隊用11萬公里的采風路線,印證了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決心。今年,“云中”的原生態(tài)文化版圖也首次拓展至寶島臺灣,為更廣泛地推動中華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意義非凡。
首邀臺灣高山族參演,云南獨龍族紋面老人感謝“云中”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云中音樂會也邀請到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云南獨龍族參與演出,而中國目前仍健在的7位紋面老人中的2位,也被邀請到云中的舞臺上。這次接受“云中”邀請,讓她們第一次走出了大山,第一次搭乘飛機,第一次來到北京,雖然一句漢語也不會說,老人們用獨龍族語言在音樂會現(xiàn)場發(fā)言,通過孫女、孫子翻譯。老人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著激動的心情,也感謝云中公益團隊,冒著塌方的危險,來到獨龍江,了解他們的民族文化,感謝團隊的熱情,辛苦大家。這份情真意切,引發(fā)現(xiàn)場熱烈掌聲。
民族文化傳承人的“接受”,才讓非遺文化保護有了希望
趙燕表示,在疫情期間,第一次邀請臺灣高山族的文化傳承人來到北京,非常不容易;而獨龍族所在的地區(qū)生活方式仍相對原始,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還未通車的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很多年輕人一旦走出大山,就不愿回去了,許多民族文化,如果再沒有人去關注,可能就真的消失了,通過音樂會、展覽,我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我們的民族文化。”
“我從來都認為,給予算不了什么,接受才是最大的美德。民族文化傳承人們能接受我們的邀請,到舞臺上展示他們的民族文化,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謝他們。”趙燕向大家深深鞠躬。她由衷認為,只有民族文化傳承人的“接受”,才讓非遺文化的傳承變?yōu)榭赡,從而為民族文化再次發(fā)揚光大,凝聚希望。
對于這份堅持了十年的熱愛,趙燕和“云中”團隊都沒有因為疫情止步。趙燕表示:“什么東西是我們面對未來的勇氣,唯有希望,一個人只有心中有希望,才能向往著美好。我們堅守了十年,我們不能放棄,也把這份希望,帶給大家。”
據(jù)悉,“云中”系列在過去十年累計投入資金超過兩億元,在趙燕對公益事業(yè)的堅持下,華熙集團榮獲新華網(wǎng)頒發(fā)的“2018社會責任杰出企業(yè)獎”、“2019社會責任公益慈善獎”。
除了音樂會,“云中情歌”主題下,以“共情·聯(lián)接”命名的展覽也正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展,自12月4日持續(xù)至2021年3月7日。而過去十年,“云中”系列展覽累計觀展人次達到60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