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手下的謀士眾多,孫乾可能不是謀士們中最出色的,但是,他卻是跟劉備混得時間最長的。作為劉備勢力的老干部,在陶謙死前將其推薦給劉備后就再未離開過這位主公,追隨著賢主一路建立基業(yè),為蜀勢力的崛起添磚加瓦。
孫乾在三國小說中是為數(shù)不多的老實人,雖說,其在劉備早起失利的時候曾想過另謀高就,但是,卻在劉備安定益州后打消了這個念頭,此后,再未生出二心。孫乾在劉備的帳下任“秉忠將軍”一職,這個官銜完美詮釋了孫乾的為人,雖說,他沒有百年不遇的政才,但是,卻始終兢兢業(yè)業(yè)的幫助主公整頓內政。
有些人說,孫乾在外交方面的能力比較出色,因為,孫乾曾致力于幫助劉備和曹操和談,并成功促成了雙方的議和!度龂尽氛分,將孫乾與其他謀士并列相談,說他在大部分場合都能做到儀表大方得體,能夠從容的表明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沒有哪個政治家不喜歡這種人才,孫乾在當時能夠受到禮遇是理所應當?shù)摹?/p>
早年間,孫乾曾在徐州謀職,后來,被著名獵頭者鄭玄相中,將其引薦給心懷天下的劉備,劉備暫時讓孫乾在帳下做副官,此后,隨劉備一同打天下。當劉備想要離開曹操,想要搭上袁紹這一助力的時候,劉備便派出孫乾前往袁紹處游說,使兩方勢力締結盟約。
之后,孫乾果然沒辜負劉備的信任,成功促成了與袁紹勢力的合作。由此可見,孫乾的確有著非同一般的外交天賦。其實,除了具備外交天賦外,孫乾一定還具有能言善辯的口才。
倘若沒有一口優(yōu)秀的口才,怎能成功拉攏袁紹完成任務?后來,劉備在與曹操的對抗中失利,孫乾為了前途著想打算投奔劉表,在準備離開的過程中,孫乾將內政做了極為周密的安排,把一切都替劉備安排妥當,也間接為自己今后能夠回歸留了后手。劉備入蜀后,孫乾位居糜竺之次。
除了劉備外,劉表也十分欣賞這位政治多面手。
史籍中對孫乾的記載大多都是褒揚的、正面的,比如《鄭玄傳》中就曾說孫乾一輩子沒有犯過大過錯,也沒有立過大功,但是,卻為人耿直公道,忠心為主。
由于,孫乾在三國史中并不出彩,所以,歷史上關于孫乾的記載十分有限,我們無法從史籍中查知孫乾究竟死于何時。連《三國演義》都未曾記載過孫乾的生年和卒年,只寫了孫乾在跟隨劉備期間發(fā)生的事情。某些野史可能會表述孫乾最終病故,但是,其真實性實在有限。
在為劉備效命的諸多謀臣中,孫乾是第一個追隨劉備的。最開始的時候,孫乾在陶謙的麾下做官,由于在于曹操的戰(zhàn)爭中陶謙失利,徐州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陶謙臨終之際,將徐州與孫乾一并交給劉備,并特別囑托道:“孫乾的家鄉(xiāng)在北海,十分適合做副官的工作。”
在此之后,孫乾便來到了值得他效命終生的賢主身邊。后來,發(fā)生的事實說明,孫乾的才能不止局限于“副官”,在劉備麾下任職的過程中,孫乾完成了許多補位的工作。
例如:劉備手下缺乏武將之際,孫乾能夠站出來披上甲胄帶兵上陣,或據(jù)守城門守備敵軍。除了軍事方面,文職工作孫乾更是游刃有余,能夠妥善的處理繁雜的內政。除此之外還有極為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劉備與曹操的對抗失敗后,劉備為了能攀上袁紹,借著袁紹龐大的勢力在戰(zhàn)利品中分一杯羹,所以,派出孫乾前去袁紹面前動之以理,孫乾完美的完成了外交任務。
可以說,在劉備戰(zhàn)敗后,這個“說客”的工作可謂燙手山芋,這可不是尋常人能夠完成的任務,也正因為孫乾能夠完成得很好,才讓劉備對其大為贊賞,封為“秉忠將軍”,并且,給予相當優(yōu)厚的待遇。
從這之后,史籍和小說中就很少出現(xiàn)孫乾的記載了。這個人物似乎被史官和作者們淡忘了,所以,連他的死都變得撲朔迷離。在后人的大膽猜測中,有人說他最終病故,有人說孫乾在戰(zhàn)場上失利被斬殺,還有人說孫乾壽終正寢。
在所有說法中,如今,較為官方較為認同的還是“病死說”。
提到蜀國謀臣,我們能說出大量才思驚艷之輩,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孫乾的功績。孫乾這個多面手在劉備的帳下兢兢業(yè)業(yè),對命運波折的劉備始終不離不棄,倘若沒有孫乾,恐怕劉備勢力早就被曹操抹殺在襁褓中了。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武將,稱武將廊。孫乾塑像在其中排第二,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
十四武將塑像排名依次是趙云、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