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會員 > 正文

“生源差”不能成為老師放棄學生的理由

\

2015年9月6日,江西上饒,廣豐區(qū)嵩峰石巖小學地處偏遠,祝云漢既是校長又是老師。每到周一,他都要蹚過小河到山口接孩子們上課。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記得筆者剛畢業(yè)參加工作時,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盡管工資微薄,還是買了不少教育教學類書籍,魏書生、李鎮(zhèn)西等名師的班級管理經驗更是枕邊秘笈。然而這些經驗運用到自己所帶的班上,效果卻不見起色。偶與老教師聊天,老教師眼神淡定,邊吐煙圈邊說:“小李呀,現(xiàn)在咱的學生就是一片鹽堿地,任憑你累死累活種進啥種子,也長不出半棵苗兒,更別提掛果兒了。”

乍聽之下,筆者覺得非常不是味兒:這不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僵化論調嗎?直到慢慢了解校史,才知道在二三十年前,正值上述老教師風華正茂時期,本校是國企子弟完中,生源僅限系統(tǒng)內部子弟,從幼兒園到職工大學“一條龍”,不允許從社會招生,諸多實惠也讓職工不愿意到外面上學,師資力量、硬件設施均超一流,輝煌時期的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居全市前三名,敢和一中抗衡,聲譽口碑非常好。

新世紀初國企改革“甩包袱”,學校系統(tǒng)整體移交地方。一紙文件,學校瞬間由企業(yè)學校轉為局直中學,按政策需要面向社會統(tǒng)招。高中階段是非義務教育,考生憑中招成績分批次錄取,一中錄過二中錄,等到我們N中招錄,就處于高不來、低也進不來的“中不溜兒”檔次,偶然能撿幾個漏兒,也是“杯水車薪”,扭轉不了大局。

這樣幾屆學生教下來,成績平平,整體陷入“萬馬齊喑”的境界,社會聲譽也一落千丈。生源不好,考得不好;考得不好,社會不認可,以后招生更是每況愈下,陷入惡性循環(huán)。于是才有了上述老教師“一針見血”的論斷。

教過幾屆學生之后,筆者的教齡漸長、閱歷漸廣、感受漸深,自己也仿佛默許了老教師的言辭,而老教師也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

每次上課的間隙,筆者從講臺俯視全班五六十名學生,校服齊整,安然端坐,再想起那套“鹽堿地”理論,頓覺不安:他們才高一,剛從中招戰(zhàn)場上沖殺過來,雖未能如愿考上一中二中,落到我們學校也逐漸心安,成為我們的學生,要一起面對3年后的高考,來完成自己身上肩負的“偉大使命”。

而筆者卻帶著頗深的成見,一眼就望見他們的未來,提早在生死簿上畫了叉號,言辭間語含不屑,眉宇間略帶輕蔑,以這樣的心態(tài)教學,豈能教好?說是誤人子弟,一點兒也不為過。

日本教育家船越準藏先生寫過一本書,書名叫《教師這可怕的工作》。書名乍聽像在發(fā)牢騷,實則從教書育人角度,警醒教師不可以用輕浮怠慢的心理教書。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不管這個學生當下處于什么狀態(tài),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絕對不能兒戲。

筆者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

生源差的學生,首先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作為個體的存在,對于他所依附的整個家庭來講,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孤本”,寄托著父母、祖輩的殷切期望,哪怕將來升入高職高專,沒有給所謂考核的本科率作貢獻,也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次,“差”學生也有自己的理想,高一時的理想大學大都是名牌大學,隨著高考的臨近,理想逐漸貼近現(xiàn)實,那些年少輕狂仿佛連自己想起都覺得難為情的“尬”,但這也不妨礙他們奮進的熱情,認清自己比起無知無畏更靠譜。

最后,“差”學生也有自尊,他們不是老師發(fā)泄消極情緒的承受器,也不是生產線上的復制品,他們也渴望老師真誠的溝通和溫和的教誨。

一旦“生源差”論調彌漫校園,就會嚴重阻礙年輕教師的成長,讓他們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也會讓教師拼命擠過高級職稱后,眼見正高無望,毅然撇下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任,每天夾著教材講兩節(jié)課,悠哉游哉,將工作重心偏沉于家庭。對他而言,教師職業(yè)只不過是拿著高級工資的“稻梁謀”罷了,至于學生能否真正學到真材實料,還不如子女字體是否規(guī)整讓他更憂心如焚。這樣的老師,即便有朝一日有好的生源,因為長久的麻痹和惰性,也一定不易出成績。

將優(yōu)質生源送到高等學府深造,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家,并不顯得多么榮耀;將普通生源,甚至差等生源,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使他們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而不是抱殘守缺、空閨自憐,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真本事。綜觀教育界名家,哪一個不是帶“雙差班”出來的?這樣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大先生”,才是“有教無類”的師德楷模。(作者為基層教育工作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