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wǎng)友爆料四川大學聲樂系一學生因外公去世向老師請假被拒絕,該老師表示:“你可以回去。必須回去。那是你的職責。你沒來上課,我要扣分,這是我的職責。”隨后,該老師在全年級合唱課上公開拿該生隱私作例,并表示:“如果這學期你家里面有四個人去世,我這門課,你只能重修。”四川大學了解情況后連夜調(diào)查,要求涉事教師寫檢查向?qū)W生道歉。
親人去世是件很悲傷的事,因此,學生向老師請假被拒,顯得很不合常理。更為驚詫的是,涉事老師竟然在課堂上以此為例,罔顧學生隱私之外,還說出了“如果這學期你家里面有四人去世,這門課只能重修”的惡言惡語。所以,這位老師被網(wǎng)友指責“無情”和“枉為人師”一點也不冤,甚至對其進行師德考問亦不為過。
然而,需要厘清的一個背景是,在請假學生與同學的微信聊天中可以看到,這節(jié)課有很多同學沒有請假而缺勤,還有上課遲到的同學。在聊天記錄中,也不乏對該教師的大不敬之詞。在如此課堂背景中,任課教師強調(diào)考勤紀律,是沒有錯的。至于口出惡言“家里面有四人去世,這門課只能重修”,固然有違師道師德,但似乎也有情緒化表達的成分。如果拋開獨立性的語句分析,某種意義上,這更像是師生之間因考勤管理所產(chǎn)生的分歧、矛盾與對立。
在國外一些高水平大學里,考勤管理是非常嚴格的,課程合格與否的評價與考勤管理直接掛鉤。比如,一門課程最終的結(jié)課成績,平時作業(yè)、出勤率、各次小考、課堂演示等等都會占一定比例。其中,中學生申請大學的時候,考勤報告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跟成績報告分量相當,因為出勤記錄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而進入到大學階段,無論事假還是病假,某門課程缺課達到一定次數(shù),就會被終止學習,至于是缺課四次還是幾次被終止學習,學校有明確規(guī)定,比如六次;任課教師則往往有更嚴厲(更少)的要求。
當前,國內(nèi)的本科教育也開始努力向提升質(zhì)量方面轉(zhuǎn)型。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強調(diào)要堅持“以本(科)為本”,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并且提出要嚴格課程的過程考核。所謂過程考核,就是課程合格與否,不再是結(jié)課的時候一張試卷定結(jié)果,而是分布在每節(jié)課的課堂上、課后作業(yè)等方面。這其中出勤率當然可以作為一個評價指標,只是,過程考核需要賦予教師更大的自主權(quán)和評判權(quán)。
以此來看,四川大學這位教師規(guī)定無論何種原因缺勤四次就要重修,是沒有什么可指摘的,錯只錯在其用了一種很不恰當?shù)谋磉_方式來申明他的課程規(guī)則,并且由此表露出令人不可接受的“無情”。
這一事件如果可以分成兩個層面看,一者,學生請假仍被扣分并不過分;二者,該教師在不少學生缺勤和遲到的課堂上,情緒化表達或許存在,但終歸是言行失范,且侵犯了當事學生隱私,道歉是應該且必須的。
日前,教育部高教司有關負責人對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qū)W分不達標本科轉(zhuǎn)?剖录o予肯定,并且表示,“天天打游戲、談戀愛,渾渾噩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學,也不能搞‘快樂’的大學”“現(xiàn)在大學里,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這是本科教育轉(zhuǎn)型的一個信號。在這種轉(zhuǎn)型過程中,大學校園里師生關系的調(diào)整與重構(gòu)不可避免。當然,這樣說并非是指“請假門”中的大學生有錯,而是想說未來大學生請假或許不再好請了。